明朝洪武元年,明朝建立后,朱元璋派遣徐达等将领攻陷大都(也就是顺天),元朝在中原的统治宣告结束,但是元朝并未灭亡。
元朝退守蒙古本部,因国号仍叫大元,以其地处塞北,故称“北元“。
元惠宗出逃大都后,坐镇蒙古继续指挥各路元军镇压民乱,同时聚集兵马,想重新攻占大都,但此后北元几度南征都未能重占大都,1389年,北元在蓝玉率领的明军进攻下灭亡。北方进入鞑靼时期。
建文二年,东贴木儿汗继承全蒙古的汗位之后,其子坤贴木儿继承汗位。阿鲁台任知院,以后又任太师。
这里有个奇妙的地方,东贴木儿汗继任全蒙古的大汗,就不再担任自己小部落的大汗,儿子继任,相当于部落首领。
蒙古就喜欢到处封汗国,有些汗国独立,有些又隶属。
建文四年,布里牙特·乌格齐去“大元“国号,复称蒙古。
永乐三年,蒙古各部在阿鲁台的率领下出兵攻打明朝。当时朱棣还在镇压刚即位的全国动乱,无力对付北方,于是就想到了北方的土尔扈特部落。
土尔扈特部是西蒙古的四部之一,最初活动在今天塔城一带地区。这个部落特别崇尚中原,在清朝的时候还发生了其部落拒绝和沙俄合作,东归中华的大事。
元朝灭亡之后,土尔扈特部落一直是东西蒙古中一支强大的势力,辉特部的秃孛罗称蒙古汗十年,同土尔扈特部落的支持是分不开的。当时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这样说,明朝和东西蒙古,谁没有土尔扈特部落做支持,谁就无法统治全蒙古。
为了挑拨土尔扈特部落(阿木古朗凯王)和阿鲁台太师之间的关系,以达到远交近攻、分而治之的目的。朱棣多次派使臣和阿木古朗凯王联系安定边疆的事,赏赐了很多钱财、物品,阿木古朗凯王又惊又喜,表示对明朝廷积极予以支持,使明朝很快打败了阿鲁台的势力。
朱棣在1409年封绰罗斯·太平为贤义王,封辉特部秃孛罗为安乐王,封绰罗斯部马哈木为顺宁王,封客列亦惕部太平为贤义王,这就等于安定了整个蒙古族区域。
明朝利用土尔扈特部落稳定了东西蒙古之后,于1409年在蒙古族聚居区授官设治,在各地设卫所,在各部落中设都督、指挥、千户长、百户长和镇抚等官制,其均由各部落中的大小封建主充任。土尔扈特部落与明朝建立了正式臣属关系,明朝政府就从此开始统治全蒙古人民和土尔扈特人民。
但是,这只是表面的。蒙古的鞑靼部落一直在找机会重新统领蒙古,对抗明朝。
永乐十一年,蒙古阿苏特部首领阿鲁台为瓦剌马哈木等所败,处境困窘,于是,率其妻孥部落往南逃窜,在塞外苟延残喘。并向明朝称臣,遣使进贡。
朱棣考虑到要对付瓦剌,分化蒙古部落,就收纳了他的贡品,并封阿鲁台为和宁王,母亲和妻子皆封为诰命夫人,仍他们居住在漠北。
起初阿鲁台感激恩德,多次派人到明朝廷进贡,并派其子阿卜只奄入朝为质子。
永乐十四年,明军出击被孤立的瓦剌马哈木,阿鲁台表现的非常积极,一面上书要替明军修理瓦剌,一面乘瓦剌军被明军战败之机,与瓦剌开战。
马哈木遭到前后夹击,战场上被杀身亡,部众溃散,其子脱欢被阿鲁台俘虏,在阿鲁台家中充当家奴。
按道理,阿鲁台会杀了脱欢,但是作为北元的太师阿鲁台,野心勃勃,他想成为大汗,统治整个蒙古,恢复元朝。因为当时瓦剌分为几个部分,马哈木也只是其中一支,半年后,阿鲁台和脱欢达成协议,释放脱欢回归瓦剌。
明永乐十七年,阿鲁台又出兵瓦剌,大败瓦剌太平部,瓦剌脱欢投奔明朝。
阿鲁台在塞外休养生息,财物日富,兵肥马壮,加上朱棣又在永乐十八年收纳了他对手脱欢,阿鲁太心生怨恨,背叛大明朝廷之心萌发。
于是他就派人对明朝朝廷使者或者恣慢侮辱,或强行拘留。引起明朝的不满,朱棣派人责问。
阿鲁台一不做二不休,于永乐二十年春,挥兵大举攻入兴和,明朝边关镇守将领王唤战死。
消息传到朝廷,朱棣当即就决定亲征。
但是,遭到了杨士奇、夏元吉的一致反对。夏元吉和兵部尚书方宾、刑部尚书吴中等商议,几人都认为不宜出兵。其中方宾和吴中以前被处罚过,因为朝中确实无人,朱棣迁都后大赦,又把他们召了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