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忧虑

郁州境内的流寇,主要有两股,逃进了朱雀山的那股流寇,最终选择了归顺镇西军。

而在郁州东部的玄武山内,还有另一股流寇,人数大约有二十五万。

玄武山的二十五万流寇与朱雀山那边分为十几伙的流寇不同,都听命于一名叫薛武的流寇头领。

薛武,原是郁州厢军的一名队正,后因反对上官杀良冒功,遭到上官的陷害,薛武一怒之下,杀了上官,领着五百名厢军投了流寇。

薛武身高超过了两米,且膀大腰圆、天生神力,武艺十分出众,加上又有五百厢军做班底,他很快便成为了其中一伙流寇的头领。

在镇戎军对郁州境内的流寇进行清剿之时,薛武不但一直躲着镇戎军走,还趁机吸纳了被镇戎军打散的流寇。

使得薛武麾下的流寇数量迅速膨胀,仅仅一年多的时间,就达到了现在的二十五万人,并且青壮男丁占了差不多一半。

得知朱雀山的三十万流寇向镇西军投降了,薛武立即把手底下的流寇头目们召集到了一起。

“想必诸位兄弟应该都知道了,朱雀山的三十万义军已经主动投降了镇西军。

我今天把诸位兄弟喊到一起,就是想听一听你们的意见,咱们接下来应该怎么办?”薛武沉声对流寇头目们说道。

薛武的话音刚落,就有一名叫杜豹的流寇头目朗声说道:“大头领,现在摆在咱们面前的有两条路。

一条路是效仿朱雀山的义军,也向镇西军投降。

另外一条路,就是赶快进入涪州,与涪州境内义军大统领袁天虎率领的七十万大军汇合。

咱们手里的粮食已经不多了,不可能一直躲在大山里。”

这时一名叫丁庆的流寇头目皱着眉头说道:“袁天虎虽然有七十万人,但能打仗的恐怕连三十万都不到。

也许都用不着镇西军、乾阳军和怀德军的三十多万兵马,只靠着永安王率领的靖武镇和超武镇,就能灭了袁天虎的七十万义军。

咱们这二十五万人过去,等于是往火坑里跳。

我看还是投镇西军靠谱一些,听说归顺了镇西军的义军,都被镇西军迁往了熙州。”

杜豹和丁庆,原来都是薛武手底下的厢军伙长,随薛武当了流寇之后,两人便成为了薛武的左膀右臂。

杜豹点了点头,“其实我也认为投靠镇西军是个好出路,镇西军这次虽然奉朝廷之命,入关来打北方各州的义军。

但镇西军实质上已经是一个藩镇,咱们投靠了镇西军以后,应该不会遭受朝廷的清算。”

随后十几名流寇头目纷纷发言,基本上都同意向镇西军投降,觉着与涪州的七十万义军汇合是死路一条。

薛武考虑了良久,最后听从了麾下流寇头目们的建议,决定率领二十五万流寇出山,去投靠镇西军。

大梁历391年三月六日的上午,薛武带领二十五万流寇,来到了郁州涂川县境内,此时镇西军、乾阳军和怀德军已经行军至涂川县的县城。

镇戎军左卫的三万军队,也在镇戎军左卫都统李哲的率领下,抵达了涂川城,与镇西、乾阳、怀德三支边军汇合到了一起。

永安王陈肃本来要求镇戎军派出两个卫,参加这次朝廷组建的平叛大军。

不过李哲与其父李瑞相商之后,决定只派出镇戎军的左卫,再抽调昭宁郡境内的一万厢军部队和两万民夫,跟随镇戎左卫一起出征。

至于镇戎都护府的大都督李瑞,则称病留在镔武城。

听到郁州境内另外一股流寇主动跑到涂川城这边来向镇西军投降,镇戎军左卫都统李哲不由感慨的对孙浩、曹廷谨和樊成说道:“郁州境内的流寇,基本上都集中在了朱雀山和玄武山。

先是朱雀山的三十万流寇主动投降,现在连玄武山的薛武也降了,郁州的流寇也就等于彻底平定了。”

乾阳都护府大都督曹廷谨随即笑着说道:“如果其他各州的流寇,也能如邳州流寇和郁州流寇这样,那咱们可就轻松了。”

怀德都护府大都督樊成跟着说道:“都是我大梁的子民,能少杀一些终归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