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群议,没能得出结果来,因而石勒在退朝之后,便独召张宾入宫问对。
张孟孙首先说了:“军争策略,不可谋之于众,且唯恐晋人有间者在朝野之间,预先窥知消息,使我进军不利啊。”
石勒点点头,说你所言有理——“是故朕命群僚商议,却不定计,要独与太傅密商。太傅仍意伪攻兖州,而实取厌次么?”
张宾微微一笑,说:“非也,臣请陛下采张令(张敬为中书令)之策,伪向厌次,而实谋兖州。”
石勒笑道:“我固知太傅会如此说。”但随即就一皱眉头,问你在朝堂上驳斥张敬的那些话,我听着也很有道理啊,该当如何解决才好?
张宾请石勒展开地图,置于案上,然后先说:“两国相争,动辄发兵数万,拥塞于道路,布阵于平野,围绕于城邑,对峙于山川,军强者胜,军弱者败,而若两相拮抗,则以能因应时机,率先制人者胜。是故形势瞬息万变,案上谈兵,难免疏漏,即便陈、张之智,孙、吴之谋,倘要指其错处,有何难哉?是故臣才能只言片语,即使张令缄口。
“且张令几视晋寇为草芥,以为必可调而动之,世事岂能尽如其意?陛下前与祖士稚战于河内,于其人之能,有所查知,试问祖某可是容易受制于我的么?
“军争当依山川之理,料强弱之势,谋其大略,然后可以随机应变,制人而不为人所制。今我与晋人隔河相峙,当先谋渡河,既深入贼境,则敌不敢不应,粮秣物资,亦可稍稍因之于敌,主动在我。若先欲使敌疲,然后再寻机渡河,则若晋人佯退,趁我半渡而击,恐怕难有胜算了。”
随即手指地图,详细对石勒解说道:“今河南之势,如臣所言,苏峻为裴文约旧将,青、徐之间,其实为裴某所有,闻其将徐徐归之晋廷,好在尚未实行,乃使我有可趁之机。
“苏峻倨傲、骄横,闻其与郗鉴不睦,且兖东诸守,与之亦不相得。则若兖州有事,苏峻因曹嶷横在其间,必不敢,也不愿往救;青州若被兵,兖东诸守必报洛阳,以待祖士稚之决,往来之间,动必迂缓……”
他并指入刀,作势在青、兖之间一划,说:“既如此,则其间正乃我可渡河攻敌之处也!陛下请看,去岁苏峻攻曹嶷,败之于营陵、平寿之间,旋即进迫广固,不能下而退。两相约和,以潍水为界。
“虽然,北海、剧县,其实两属,曹嶷之军不敢过巨洋水,唯齐国、济南尚在其掌控之中。则我不必于乐陵南渡,而当取道平原。
“先使一军,伪攻厌次,以觇苏峻动向。若苏峻往监曹嶷,而不救邵续,乃可趁机攻取之;然曹嶷已如惊弓之鸟,恐不敢出广固半步,苏峻亦甚轻之,多半是会北救邵续的。候其动,我即使一部自高唐渡河,直取历城!”
历城县也就是后世的济南市,在青州西部,属于济南郡,目前在曹嶷手中,则曹嶷既已归赵,要他献出历城来,应该不难。
“历城在河东南,我军既入历城,则东可相助曹嶷,西可直取济北,乃将青、兖两分。其地北依济水,南倚泰山,东西狭长,军斗唯勇者胜。洛阳方面,或尚不克来救,则济上诸郡——济北、东平、任城、泰山——必合兵御我,然彼等勇怯不齐,临时会聚,若使太尉将兵,破之易也。
“倘若祖士稚急来救,我可于历城、巫山之间,深沟高垒,与之久峙。自襄国而至历城,虽有大河中隔,河北俱平原,交通便利,不过六七百里而已;而自历城向洛阳,首尾多山陵,军行不便,且距离倍之,则久峙于我有利。倘若晋人自河上运粮,则我可陈兵北岸,不时骚扰、抢掠之。
“其后觇时窥势,乃可徐徐增兵河内,谋破李矩。李矩若破,河内尽得,则洛阳于我不过一水之隔罢了。晋师若退,我乃可趁机收取济上诸郡;晋师若不退,则可谋攻洛阳……”
石勒捻着虬须,沉吟道:“洛阳恐不易取,裴文约必将发关中之军来助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