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江南书院

迷途在1643 拉拉袖 1551 字 2022-10-30

公元1647年11月8日,这一次“公务员”招录考试,共有四千四百人上榜,凡是能写一手好字的,考试时试卷没有污损的,文章读上去通顺的,年龄16周岁以上到50岁以下的,基本在乙、丙榜上,古人称为末榜。没法啊,黎城目前太缺乏能写会算的人材了,到了饥不择食的地步。这一次的甲榜超乎想象,一共十六位,二甲为三百四十位。明朝的读书人骨子里有一种“傲”。如果黎城贴个告示说,黎城欢迎有理想读过书的人前去担任实职,没有一个读书人愿往的,原因是不明不白上不了台面,而黎城也不会出这样的告示来拉低人民政府的档次和形象,这些读书人就会想,信奉无君无主的政权,连官职也不值钱。没有那个政权不自立的,不自立到底想干什么?想要拥立也没着力点,没有着力点,那来的从龙之功,没有从龙之功去冒险,还不如不去,内心里就会生出一种莫明抵触。目前,张煌言、钱箫乐、堵胤锡就是这样的心态。可要是真的在黎城党校学习后,就会意识到以前所学的思想不够用了。不是有句话么,装睡的人,你怎么叫也叫不醒。比如刘宗周,还是绝食而死,又比如拥立永历帝周围的吕大器、陈子壮、丁魁楚、赵子龙、瞿式耜这些人,这几年来也在看《黎城周报》上面的文章,除了不接受外,相反还嗤之以鼻,分别按上不忠、不孝、无君、无父之词,就说左中允方以智,觉得黎城的学说,就是救国救难之道,先不去说,拥不拥立永历的事,光提出“国家”这个全民族的概念,很值的称道。可结果呢?方以智最后还是跟周围格格不入,被污贪物排挤出局。

有一位大儒,却看的比谁都透,后人称为民末“三大儒”之一的顾炎武,也是《黎城周报》上所推崇的文人之一,所以这一次,顾炎武在家收到了黎城委员会的任命书,出任江南书院山长一职。顾炎武,家住南直隶苏州昆山,江南书院山长品级跟黄宗曦的浙江省教育部部长平级,月酬30元人民币。而新的江南书院将坐落在距昆山不远的阳澄湖畔,占地三千五百亩,这里将建设成为全国全科专业学校,学院内建有各种学科的教学楼达五十幢,全国规模最大的藏书楼及实验楼。可一次招收五千名学子学习,吃住。

顾炎武颤抖着双手,看完这纸任命书后,激动地大呼,国家幸、民族幸、吾虽死而往矣!

一场轰轰烈烈的建设就这样在毫无征兆之下拉开了帷幕,吴一带来了一个由八艘明轮的船队,运来了挖掘机五十六台,主要是平整土地,挖沟排水,许多必要的建材,如钢筋水泥。

同船来的还有柳如是、卞玉京及解放军文工团。外国传教士汤若望在黎城得不到营造教堂的回复,辞去了学院教授职位,也跟着南下,说是看看江南的风景。这一次吴一下江南,就是要建设江南书院及在江南发展宣传工作,配合《江南周报》,同时还带来了广播发射台及黎城新出的收音机,收音机大小外壳为木制,长25公分,宽14公分,高15公分,内有一只4吋纸盆喇叭,目前黎城正在下大力气攻克主要电子元件,好在有实物作为参考,还有就是强大的储备资料,各种半导体元件的制作等,收音机里面主要是一个检波二极管,只要有了这个二极管,就等于有了收音机,这个二级管主要成份是锗,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正好夹在金属和非金属之间。锗虽属于金属,但却具有许多类似于非金属的性质,在化学上称为“半金属”。就其导电能力而言,优于一般非金属,劣于一般金属,故在物理学上被称为“半导体”。

锗一般从铅锌冶炼或燃烧煤过程中以副产品回收。原料用火法冶炼或湿法冶炼从主金属分离并富集成锗精矿后,再氯化和分精馏或萃取提纯成纯四氯化锗。纯四氯化锗水解获得高纯二氧化锗,经烘干后氢还原成金属锗,再进行区域提纯为高纯锗,最后用直拉法制成单晶锗,在以前一个二极管只要几毛钱,可是现在就是高科技。

站在前人及后人的肩膀上,就这样简单的得到了一个重要的半导体元件,这就是穿越者独有的金手指啊,跳过了矿石收音机、电子管收音机步骤,直接进入半导体时代,别的全可以替代,比如电容,各种大大小小的电容里面其实没有什么东西,就是几个薄膜箔纸卷在一起,电阻就更容易直接做几个电杆,用细铜丝绕绕就成,稳定性更高。

吴一这次带来的就是这种最简单的收音机500台,发射电波专用的20套,这种电波发生器比做收音机还要简单,还有各种户外喇叭及线缆,黎城出品的铅酸蓄电池,几台以前带来的广场舞功放及扩音器材。

黎城每到一地,首先就是建设砖窑,选址造水泥厂,等有了水泥后就是建房铺路,明末时期基础设施实在太少了,而黎城来的人很不习惯踩着烂泥满身是土这样的环境。

刚刚发榜后的第一次江南招聘结束,就听到在昆山将营造一个规模巨大的江南学院,不到半月,就有许多学子动身前往了,有以前的童生、秀才,大部还没有获的功名的学子,赶不上这一次秋闱的读书人,这一次起码要去游学一番,看看这个江南学院。

公元1647年12月6日,满载着四千四百人的黎城船队,在八艘明轮的拖行下,共计60多艘大船队,沿着京杭大运河北上。 经过4年来,江南对黎城有陌生慢慢转变成为向往之,其中有行商的途说,直到《黎城周报》的信息传播,江南明人对黎城的看法还是很正面的,生活中慢慢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黎城商品,大多是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东西,却是生活中的必备。就说说这八艘明轮,不用人力,不用风帆而动,还能拖拉7-8艘300料的大船一起行进,所以一路上,每天组织一批刚登榜的人员,轮翻着前去明轮上观看船是怎么行驶,怎么动的,这种新的动力方式,让这些死读书的听的目瞪口呆,看的也目瞪口呆。几天后才说道,要不是亲见,打死也想不出会是这样的方式来开动大船。这烧沸的水,冒出来的水汽有这么厉害?可是在以后的旅途中,还有比之开船更加震惊的东西在等着他们,那是一种全方位的生活方式,这些读过书的明人,还以为自己读了书,就什么全明白了,在黎城这边看来,此去山西不是他们想的那样就此为官,而是去学习的,还要在黎城高等学院学习半年,再去中央党校学习半年后才会分配到山西、河北、河南各地。

萨尔哈岱带着不到百人,败退回了南京,天下震动,北京更是惊慌,占了杭州后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兵进南京,多尔衮及顺治小皇帝无计可施,可以说勒克德浑率领满蒙精锐,是最后清廷能出的兵源了,萨尔哈岱的满蒙精骑是满八旗中的翘楚,接下去就是在湖北、湖南、江西、广西的兵力了,一路由英亲王阿济格率领,吴三桂为前锋;一路由豫亲王多铎率领,孔有德为前锋。肃亲王豪格进攻四川正在大杀四方,可以这样说,目前清军入关后,到这次南京被围,八旗兵以战死了三分之一。如果这三路的军队回撤江南,势必放弃了目前对永历朝的追杀,后果很严重,而且还有一个消息,堵胤锡收编了大顺军一部,组建新的军队忠贞营,又联合张献忠余部李定国,共通抗清,目前兵驻安化,这是一支孤军,可是声势很大,本来多尔衮对这支孤军正在头痛着,就等勒克德浑进兵杭州后,守住钱塘江一线,抽兵去灭之,现在看来衡阳可能不保,因为何腾蛟有回转长沙的迹象。还有就是郑成功会同郑彩不停在福建沿海攻打,也不敢放松。就这么一想,就想到了黎城,清廷不是不知道这一次浙东军的反扑背后有黎城的影子,从南京带回来的觉罗富森留书上,就明确地指控了有黎城军助战,所用的炮火犀利非常,比之红衣大炮高出一等,而体积却只是弗朗机炮相同,以后相战不能用以往之战术,在3里内全是施杀之战场。觉罗富森用死得出之经验,不得不让人带有任何疑问。

经过议政大臣会议和朝堂讨论后得出,这一切的关键就在黎城,以往清廷对黎城是很看不起的,还自认为只要起兵,黎城随时就会瓦解,到去年感觉黎城强大了点,也当成是一个土财主,随时可以收割,直到黎城卖出火枪,才惊奇地发现,原来这样犀利的武器是黎城出品,想提高警觉才知这一年来整个江南局势不稳起来,没空关注黎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