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保十年(公元559年)十一月,高洋梓宫从晋阳运回邺城。十二月殡于太极前殿,次年2月葬于武宁陵,一个帝王的时代落下了帷幕。春正月,新帝高殷改年号天保为乾明。
同时,杨愔上疏,减少冗官冗职,罢黜那些靠贿赂上台,实则无才无德之人。
为此,杨愔还带头辞去开封王一职。一时之间,朝中政治清明,军力也较高洋时期大增,民生也得到改善,齐国正慢慢的在恢复昔日的风采。
然而此举虽然功于社稷,利于民生,却彻底得罪了那些佞幸之臣,其中不乏牵连甚广的宗室贵族子弟。
被罢黜的官员们痛恨杨愔,纷纷投靠常山王和长广王。高演深居简出,闭门谢客,于是这些人便都去找高湛,高湛倒是来者不拒。于是,二王势力大增,高演和高湛又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如何铲除二王又被提上了议程。
侍中宋钦道面奏皇帝,称二王威望过高,权势过重,应尽早铲除。
宋钦道在高殷还是济南王时,就常伴其左右,与高殷无所不言。后来高殷被封为太子,他便在东宫担任教习太子之职,与顾命大臣之一的郑颐交情匪浅。
高殷始终不相信自己的两个叔叔会谋反,但是又不好直接拒绝宋钦道,于是只好让他与杨愔商议。
经过几番商议,杨愔等人决定先将二王赶出邺城,再找机会彻底铲除。可是又担心高殷念及亲情不同意。于是,再三思量,杨愔想到了一个人,皇太后李祖娥。
李祖娥早就对娄昭君及二王一派有所忌惮,必定会支持将二王外放。而且高殷性格温顺,又十分孝顺,李祖娥的话,他一定会听的。
于是,杨愔等人给皇太后李祖娥写了一封秘信,陈述二王对江山社稷的危害,以及应如何处置二王,并恳请太后能出面劝说陛下。
皇后寝宫内,生着火盆,十分暖和,李祖娥坐在榻上,气色红润,榻边一株朱瑾花开的正艳,这花是先前小儿子高绍德送来讨她欢心的,听说是从陈国运来的,在宫人们细心照料下,四季常开。
读完杨愔的秘信,李祖娥眉开眼笑。
李昌仪道:“多日不见太后展颜,今日一笑,这朱瑾花都显得暗淡了许多。”
“姑姑说笑了。”李祖娥秋水翦瞳般的眸子难掩喜悦,将秘信拿给李昌仪。
自从先帝高洋驾崩,李祖娥整日里愁云惨淡,担忧他们孤儿寡母难立足,如今看到杨愔的秘信,真可谓是解了她的心头大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