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八章:没有看错这个张诚

织明 蜗牛非牛 2695 字 7个月前

大明崇祯十四年十月初九日,午后,天已大晴,艳阳高照,旷野中的皑皑白雪在阳光照射下,映出耀眼的光芒。

锦州城西原来清军驻地已空空如也,若是没有那一处处凸起的雪堆,你根本看不出这里曾经是驻有数万大军的营地。

不过,从这里往北、往西各有十数条积雪很薄的道路,不断往前延伸开去,似乎清军退走时的路线便是如此。

许多宣府军的夜不收身上打着白色披风,策骑在白马上沿着这些积雪比别处略薄的道路,向西、北两个方向一路追踪而去。

清军趁着大雪退兵一事已经可以确认,但数万清军的去向却必须要探查清楚,他们若真是退兵而走倒还好说。

可其若是趁着大雪天气哨查不便之时,移兵在明军附近蛰伏,若是明军因此而放松了警惕,岂不正中其计?

直到当日晚间,各路哨骑才陆陆续续的回来,据他们的回报,一直追踪到锦州西北角楼的位置,仍是未见清军踪迹,但看其退兵的路线似乎仍向北延伸过去,不见尽头。

而往西探查的宣府军哨骑则反馈,清军退兵的脚印一直延伸到小凌河西段过浮桥而去,夜不收因怕对岸有清军驻守,未敢过浮桥探查。

虽暂时仍未能探得清军具体动向,还不能清楚掌握其行踪,但已完全能够确定锦州城西的多尔衮、代善等人,肯定是退兵而走。

其实明军此刻也很是难熬,这一场大雪来得太过突然,明军各营将士中也只有少数将官,以及他们的家丁亲兵才有棉袄和夹袄,普通军士却仍旧是往日单衣。

如此,怎能抗拒刺骨的寒风,他们都躲进军帐之内,或是挖出一处处雪窝子,以避风寒。

而出哨的明军各营将士则都围聚在一堆堆篝火前,还有那些巡逻的军士,他们有幸能够在出巡之时,轮换着穿上少得可怜的棉袄。

不过,此刻雪住风歇之后,给人的感觉反而没有大雪纷飞,北风呼啸之时那般的寒冷,多少还能勉强抵御。

虽然此前就已从宁远、高桥那边往松山堡运送棉衣,但一时却未能送至锦州前线,而松山堡中库存的棉衣虽也有一些,但数量也是有限,各营只分得一些并不足穿用。

可以说“凛冬已至”!

正是明清双方大军将士们最为艰难的时刻,现在拼的已经不是谁能杀死对方更多人马,从而打败对方。

而是到了开始比拼谁更能坚持,在呼号的北风中坚持,在冰寒的雪夜中坚持,在粮谷不足而至的饥寒交迫中坚持。

拼的已经不再是杀死杀伤对方多少人马,而是看谁的耐心更强,看谁的耐力更持久,看谁能够耗到最后,坚持到最后就是胜利!

目前,虽说清军已经提前退兵,但也不敢就此断定明军就一定是胜利了。

因为清军可能是粮谷不济,这才退兵往别处就食,一旦其得到了休整之后,随时仍可能杀回锦州城下。

更何况在锦州的城北、城东仍然驻有清军兵马,他们据守那三道壕沟矮墙构成的围锦防线,就算现在兵马不多,可如今大雪铺地却也不易攻取。

…………

锦州城南二里外,土城北门里面蓟辽总督洪承畴临时行辕内,数个火炉烧得正旺,腾腾热气扑面而来,与外间的寒冷仿佛两个天地一般。

宣大军各将云集于此,就连宁远总兵吴三桂、神机营前营总兵陈九皋、东协总兵曹变蛟也都老远赶来。

可祖大寿却并未出现在总督行辕内,代替他的是副将祖大弼,众人纷纷猜测祖大寿一定是伤势未愈,才派了其弟弟代为参加军议。

而大太监王承恩也已来到土城前线,再有坐镇松山堡南娘娘宫的总监军张若麒,此刻也与宁前兵备张斗一同来到土城,将小凌河口的防御之责尽数交予山西总兵李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