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农业靠天吃饭,不管你种啥都要老天爷给面子。求的是风调雨顺,保的是四季农时。
但是现在信浓旱得很,是个农民都在求水,水从哪里来?
小平太不得而知。
甲信地区的主要农业区实际全部围绕诹访湖、千曲川、天龙川、釜无川、笛吹川等湖泊河流形成的平原河谷。
而甲信的地形也是群山环抱,在山间形成一个又一个的肥沃河谷,沿着河谷诞生了一个又一个名闻战国的豪强。
但是河谷才多大?开垦成水田,种出大米也养活不了此刻信浓上上下下二三十万百姓。所以那些不靠近水源的畑和山坡上的火烧畑都被开发了出来,这些地方平时也就种种萝卜,芋头之类的作物。【注1】
用水困难,产量自然也就不高。聊胜于无,总能补贴家用罢了。
但是长久以来的农业发展,使信浓地方的百姓发现了一种向地求水的办法。
普通的环境下,干旱缺水了,无非就是动员老百姓打深井,抽地下水。有点水平的就会弄点什么抽水设备之类的东西,大部分小说里必然都是要弄黄河兰州大水车的。
办法很有限,也很苍白,具体有没有用,见仁见智。古代地主也不是傻批,脑子不比现在人蠢,有用没用他们心里明镜一样。
所以干旱了就真的束手无策了吗?当然不是。古代劳动人民有的是办法,他们在那么恶劣的环境下挣扎,浑身都是本事。
这不,小平太就看到各村的地头组织农民上山。还专挑草木茂盛,欣欣向荣的那种山坡。而且只挑向阳的坡面,而不是背阴的山坡。
等人手都到了坡上,在山腰挑个小空地,从山腰往下排人,排不齐也无所谓。大家拿起铲子挖就行了,往地下挖一个一米深,半米宽的沟。
然后几十人挖的沟联通,形成一条从山腰到坡底平地的长沟。当然这还没有结束,现在是个人都知道这是引水的沟渠,自然要把沟联通田地或者水渠。
可是这些农门却没有这么做,他们连水门都不设置,只是草草从坡底拉了一条线,联通向田地而已。
可是这个沟并没有联通山泉或者暗流,农民们挖了干嘛呢?小平太根本就摸不着头脑,毫无一星半点的头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