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因为士绅特权的存在,江南地区的农村始终卡在资本主义的门槛上,没法再进一步。
后世的人们也许无法理解农业在资本主义道路上的重要地位,但是身处17世纪,被一亿多快两亿人的吃饭问题所困扰的朱慈烺却太知道“食为天”的道理——饭都吃不饱,还怎么走资?
而且这个时代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原材料主要口农业供应!棉花、丝绸、羊毛等等的生产,都会挤占粮食生产的土地!
而一个为手工业提供大量原材料的富农或地主,其实也不再是单纯的农民(将农业和工商业严格分离开的概念,大约也只有中国才有吧?),而是一个工商地主或富农了。
而在手工业高度发达的江南,工商地主和工商富农从崇祯末年开始就如雨后春笋一样大量出现了。
因为在这个时期,手工业的快速发展为经济作物提供了大量的需求,同时湖广、两淮、金瓯和静海等地出现的大农场又能为江南提供足够而且价廉的粮食供应。另外,番薯、土豆等外来作物的普及,也给东南农民提供了额外的廉价食物。
所以亦农亦商亦工的地主奸商,就开始粉墨登场了。
而周国丈居然也是他们当中的一份子!
这位国丈不是干大事业的人,但绝对是个能理财的不义之人!
小气,精明,俭省,也有那么点背景,也有资本,而且一直就在悄悄做买卖。
所以在彻底失去政治特权后,他就很自然的转型经商了。
说是经商,其实是农工商兼营,只是以商业模式经营管理而已。
国丈的主业是桑田和养蚕,在崇祯末年就把苏州家里出租的土地收回,改稻为桑,一口气种了上万亩桑树,桑树起来后,又开始大规模养蚕和养羊(羊也吃桑叶)。
而且还不是瞎养,老头子在老山马场这边得了灵感,开始在自家的蚕房中选种,淘汰病弱,保留强壮。十几年下来,也打出了苏州国丈蚕的品牌!
在经营桑田成功后,老国丈又领着几个儿子开起了钱庄——所谓的钱庄其实就是小型银行。在海商行和盐商行成功后,许多大商人都发现这个行当来钱又多又快,所以就投入其中,大银行开不了,就办个小钱庄。
周国丈就办了个只在苏州地方上经营存贷汇(汇款得通过海盐二行的渠道,手续费和海盐二行分)业务的钱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