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3页

……

吴三桂企图逃废债务,并把甘陕这个财务黑洞甩给大明朝廷的消息,很快就通过锦衣卫的网络送到了正准备离开南京,西上武汉的朱慈烺手中。

“陛下,好消息啊!晋国公愿意奉还版籍了!”

这消息是喜气洋洋的朱纯杰亲自带来奉天殿东暖阁的,他抵达东暖阁的时候,朱慈烺正在和两府重臣商议黄淮大工的事儿。

黄淮大工是河道总督方贡岳提出的,具体的思路是“废漕、治黄、保淮”——黄、淮、运三河治理工程其实是一体的,在黄河南流夺淮之后,明、清两朝都面临了“保漕”、“保淮”的两难。

要保漕,那就不能在淮河以北人工开挖黄河入海通道,甚至不能在黄河东(北)岸开挖泄洪通道,以避免黄河水冲毁运河。在“保漕为上”的治黄思路下,淮河必然成为牺牲品——携带着大量泥沙的黄河水,只能冲入淮河!而且在黄河洪峰、淮河洪峰同时来临的时候,也只能硬着头皮逼水入淮,不惜一切保漕运。而在明朝迁都北京后,因为必须死保漕运,所以淮河泛滥的次数明显增加,差不多两三年就是一次!

也就是说,每年运到北京的漕米虽然只有400多万石,但是因为淮河泛滥损失的大米,平均到年,起码是几个400万石……

现在北京也不在大明手里,朱慈烺也不再把北京当成京城,自然就没有必要再执行保漕弃淮的治水方略了,而且也没办法再弃淮了——因为现在大明人多地紧,粮食供应空前吃紧,一旦淮河出现万历二十一年那种规模的大洪水,造成淮安、扬州两个产粮大府绝收,麻烦可就大了,起码得损失几千万石白米……

到时候朱皇帝屁股底下的宝座都得动摇了!

所以弃漕的方针一定,一个在宿迁、沭阳两县境内开挖一条180里长的黄河入海通道的计划就被提出来了。

这可不是一条运河,而是一条能让黄河水奔腾入海的大河,非动用数十万人,耗费数年之功才能完成。

现在朱慈烺已经废除徭役,而是将徭役折现摊入了田赋,所以几十万挖河筑坝的劳工就只能通过雇役招募了。虽然按照方贡岳的计划,准备采取农闲雇役,而且就近从深受淮河泛滥之苦的淮安、海州、扬州三个州府雇役,但是整个工程的开支还是会高达数百万石(大米)。

以洪兴元年的财政是不足以支撑这种大工的,不过等到洪兴二年,江南、江北、江西、浙江等四省的五年免赋结束,一亿多亩的私田开始缴纳“两斗米田赋”(根据大明朝廷预备在洪兴二年实行的田税“两斗米”将是最高标准,适用于上等水田,而且是农户实缴,不外加任何杂费)后,大明朝廷就能开始全面治理黄、淮两河的大工了。

除了开挖黄河入海新道之外,还有洪泽湖蓄洪区扩建和增筑堤坝工程,祖陵迁移工程,淮河堤坝增筑工程,黄河徐州段堤坝增筑工程,淮河入海新道工程等等。

如果所有工程全部完工,不仅可以保证淮河在未来数十年乃至上百年的安全,而且还能在北清人为开挖黄河以水带兵的情况下,保证淮河不出现严重泛滥(洪泽湖蓄洪区扩建就为防这一招)。

毫不夸张的说,这一系列的治淮大工直接关系到大明的存亡安危,是最重要的国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