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1页

而且山东的官田和军田流失之事,朕也不再追究……重新登记,谁占田,谁拿契,谁负责缴纳赋税!除勋田外、王田外,官绅一体纳粮,该不豁免。

另外,山东的商税、盐税也要从洪兴元年开始严格征收了!”

山东地处前线,不少地盘还被清军控制,所以“赔钱”是肯定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朱慈烺可以不控制山东的亏损……大明王朝的崩溃是从财政开始的,而朱慈烺的拯救行动也是从财务重组和整理开始的。

所以他非常在意地盘的“盈亏”……亏太多的地盘,他宁愿不直接控制,甚至暂时不去占据。

不是因为不讲政治,而是真的亏不起……他现在是用东南、湖广、闽粤的盈利去填补别处的亏空,而且他也没有印钞机,也很难举债融资。

一旦出现亏空,就只能用拖欠军饷官俸的办法填补了……所以朱慈烺是不敢盲目扩张的,而且每一次扩张,都得考虑消化问题。

第0626章 咱老子不装活

在中原腹地,河南府和怀庆府交界的邙山南麓,有一处依山而建的坞壁堡寨。这样的坞壁堡寨在如今的北方山区,可以说是随处可见。

这些堡寨的主人,往往是当地的强宗大族,本来称霸乡里,是一方土豪。在乱世来临后,他们为了保全家门宗族,多半会抱团上山,在附近的险要之地修个寨子,作为一门一族的避难之地。

如果他们所在的州府,被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他们利益的政权统治,他们往往也会选择合作,离开山中的城堡。譬如现在山东青州、登州、莱州三府地面上的豪强,都会选择和洪兴皇帝的政权合作……虽然朱皇帝要在山东搞摊丁入亩和一体纳粮,但是他的政权并没有触动这些豪强的底线,也就是土地,而且朱慈烺的军队也显示出能够保护他们利益的能力。

但是在河南府这里,因为多尔衮推行的计口授田政策,许多豪强地主不得不选择继续对抗,盘踞在各处山险,高举着抗清的招牌。

邙山南麓的这处坞壁的主人姓武,号称和武则天有那么点亲戚关系,有个早就“过期”的明朝举人功名,人称武孝廉。原本是邙山脚下偃师县的大地主,在李自成攻破洛阳杀死老福王的时候,武孝廉就意识到天下大乱难免了。于是就散了些浮财,和族人上了邙山,建了一座武家堡,囤积了十万石米面,想在山中躲过乱世,保全一族。

可是没想到击败李自成这个流寇入主中州的东虏不知吃错了什么药,干起了李自成都没干成的勾当——搞计口均田了。这一均田可把邙山武家给坑苦了。

家里世代积攒下来的数万亩土地都给均了,本来世世代代给他家交租的农民都翻身成了田主,再不理睬武家了。武孝廉不甘心,就带着族兵下山抢粮,结果被驻守洛阳的清军当土寇打了,丢盔卸甲逃回了邙山,然后一咬牙一跺脚就派人去向吕梁山三太子称臣,得了个偃师县令的官职,开始在邙山上干起抗清保明的大事业了。

可是到了崇祯二十年,大出他预料的事情又来了,看着在东南越混越好的南明没有打来河南,吕梁山上的张牙舞爪的贷王三太子也没打过来,倒是早就消失在大家视线当中的张献忠不知从哪儿冒了出了,势如破竹,占领了洛阳。

这可就是东西两京在手了……当年李世民打败窦建德、王世充以后,不也是这样的局面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