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6页

铳规是用来测量射角的工具,在铳规所附的长柄上,通常还刻划有铳尺。铳尺长约一尺,不是扁扁的,还是一个长方体,在长方体的三个面上都刻了许多刻度,还刻有拉丁文和阿拉伯数字——这是为了方便炮手在使用不同材质的炮弹(铁、石、铅)时,根据射角,迅速得出所需的填药量而设计的。大部分混日子的明军和清军的炮手都不懂怎么使用铳规、铳尺,不过孔四喜是真懂的。

他拿着铳规测好了射角,然后又依着铳尺上的数据喊道:“填石弹,用药两斤八两!”

他用的铳尺是葡萄牙原装货,标的是洋文和阿拉伯数字,所用的计重单位是磅。不过孔四喜的算数很好,心算一下就把磅转换成了斤。

这样的本事在大清军中是独一份啊!所以就算旁人破解了阿拉伯数字的“秘密”,也是用不好这把铳规的……

火药是装在瓷罐里面的,用勺子一勺勺的挖出来,一勺就是半斤,两斤八两就得挖上五勺,全都倒入炮膛。一个炮手用长杵把火药捅进炮膛底部,然后又有人在火门里插进了纸加火药捻成的引线,与此同时火药已经被压实了,一个木码又被塞进炮口,之后才是一枚敲打出来的石弹被塞了进去……

第0429章 鞑子的智商上线了

看到手底下的兄弟已经填装完毕,孔四喜就取过一面小小的红旗,用力一挥,喊了一嗓子:“炮神爷爷孔夫子保佑!阿门!点火……”

他当然不是天主教徒了,只是向自己的葡萄牙老师偷学了“西洋咒法”,所以在每次发炮之前都要念上一句——那可是非常灵验的,反正他玩了那么多年的炮,从没遇上过炸膛。

“阿门!”一个炮手也念了一句“密咒”,还双手合十冲着大炮拜了下,才用火把引线点了。然后就神情紧张地注视着嘶嘶冒着火花的引线。

虽然眼下大清朝法度森严,负责铸炮的包衣奴才也都是兢兢业业的,可是技术问题并不是靠砍脑袋就能解决的。哪怕是工业革命后的英吉利,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都(工业革命后一百多年)没有办法做到接近百分之百的铸炮良品率。直到19世纪中叶空心铸件工艺出现,才完全解决了铸炮的工艺问题。

所以清军使用的红夷大炮,也有相当高的概率会炸膛!

引线冒着火花,很快烧进了火门。突然,火门出火光一闪,紧接着炮口喷出一片浓烟,然后才是地动山摇的巨响。

一枚石弹被喷出了炮口,翻滚着飞向三里多地外的凤阳城墙,迅速化为了一个黑点,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重重锤打在了一段夯土的城墙上面。

城墙上顿时出现了一个窟窿,还扬起一阵沙土,如果用望远镜仔细观察,还能发现大大小小的泥块正往下滚落。

“中了!”孔四喜大声道,“首发命中,大吉大利!”

他身边的那些炮手也一快跟着欢呼:“首发命中,大吉大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