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页

另外,今日所议之事,不要外传……马上就要礼部试了,莫坏了举子们的心境。

对了,师兄准备得怎么样了?这次可得好好考啊!”

好好考?考什么?

郑芝龙一愣,回头看了眼儿子。郑森笑着:“大人,孩儿现在是举人了,也要参加礼部试的,如果能高中,那可就光宗耀祖了!”

举人?郑芝龙眨了眨眼睛,寻思道:你小子行啊,居然也考上举人了……不对啊,上回乡试是崇祯十五年,你又没去考,怎么就中了?

第0317章 春哥儿,太子妃给谁当啊?

在大明皇帝暂居的西圃离宫当中,一席皇家的家宴,正吃到有滋有味的时候。

朱家天子是从北京仓惶出逃的,原本的御膳房早就散伙了。不过东南这里富甲海内,论起吃穿讲究,只比北京的宫廷更胜一筹,是不用担心没有好厨子的。现在伺候崇祯父子的厨子,分别是由周田两皇亲和扬州五盐总(江、胡、汪、沈和苏老米)提供的。

其中在西圃伺候崇祯的,都周奎和田弘遇寻觅来的——这两个外戚现在南迁过程中没有功劳苦劳,现在都靠了边。不过他们都是南方人,周奎是苏州人,田弘遇是扬州人,在苏州、扬州还有点产业,富家翁还是能当下去的。

而崇祯皇帝因为害怕食物中毒,所以就让这两个靠得住的皇亲去寻觅了扬州和苏州的厨子进宫伺候。

另外,在西圃伺候的内官,也都不是“克难太监”,而是卢九德、庞天寿从中都、南都等地寻来的——随着朱慈烺在东南的权力越来越稳固,他也有意放松了对崇祯皇帝的控制,让他可以用一点亲信的太监。免得他天天提心吊胆过日子,要是自己把自己吓死了,可就不好了。

朱慈烺自己用的厨子,则是扬州五盐总(主要是江、胡、汪、沈四个徽帮盐总)的家厨。这五个扬州盐总差不多是靠朱慈烺发财的,可不敢把太子爷搞得食物中毒!

而在大功坊伺候的太监,则是以“克难太监”为主,人数不多,只有区区百余人。

此外,大功坊中还用了不少女官、老宫女和普通的仆役——现在大明的内官制度也在进行改革。从原来的大而全,变成了少而精。至少朱慈烺东宫内侍系统,现在走得是少而精的“北宋内侍路线”。

也就是在大幅削减内侍数量的同时,走精英化和官僚化的路线。在朱慈烺的手下,太监不再是苦力,而是成了身残志坚的官吏。

为此他们必须接受系统的实学和军学训练,大功坊内还开设了一所内学堂,由御马监掌印太监田书晨、大元帅府右长史苏子文和钦天监汤若望共同负责,还请了不少学贯中西的儒生和传教士担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