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9页

“诚如陛下所言,臣是对和尚有意见,而不是对佛教有意见。相反,臣觉得佛教很好,劝人向善,若人人都与人为善,天下大治也就不远了。前隋亲佛,故有开皇盛世,百姓安居,国力鼎盛。”

“是啊,朕也正想效仿之。”

李牧摇了摇头,道:“陛下绝不可效仿。”

“为何?”

“情况不同。”

“前隋乃是承接北周,立国无有大战,相对隋末大乱,已经算是朝代更替最平稳的情况了。简单来说,开皇盛世之前,民间积累已然不少。隋文帝亲善佛教,是想通过佛教来教化世人,让百姓向善,争斗便会减少,方便于治理国家。在朝廷的扶持下,寺庙不需要缴纳税赋,不需要承担徭役,有赏赐,还有供奉,这些和尚的日子过得太舒服了。由此,便助长了如慈恩寺僧众等的邪念,让他们不能认清自己的位置,觉得享有现在的一切,是自然而然理所应当的事情。这,决计是不行的。国家,毕竟还是要朝廷说了算,陛下说了算,信仰可以有,但不可无度,不可立于律法之外。”

李世民微微点头,李牧此言,正是他的所想。

“如今大唐,正是百废待兴之际。所有的资源,都非常有用……”

李世民打断道:“何为‘资源’?”

“一切能够利用的东西,譬如人口、钱财,土地等等,都算是资源。”

李世民点点头,示意李牧可以继续说。

“先说这人口吧。”李牧侃侃而谈,道:“按照我大唐的律法,凡是百姓,男丁者。皆要承担徭役和税赋。但是做了和尚之后,这两项便没有了。从朝廷的角度来说,少了税赋和徭役,从丁口的角度来说,一个男子做了和尚,便涉及到有一户可能会香火断绝,大唐的人口会因此而减少,长远看,是非常不利的。”

“再谈这钱财,”李牧停顿了一下,问道:“陛下可知,从慈恩寺里头,查抄出了多少钱?”

这个李世民还真不知道,他想了想,随口猜道:“慈恩寺香火旺盛,约莫能有几万贯?”

李牧笑了,道:“陛下说得是永信方丈的个人存项吧。”

“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