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魏斯有些分神的时候,从对面传来了一个洪亮有力的声音,让他瞬间凝神定气。
“诺曼帝国皇家陆军学院学员,奥尔格·萨特·迪特恩,请多指教!”
“巴斯顿军校学员,龙·克伦伯·海森,请多指教!”魏斯连忙应道。
在裁判组的主持下,双方抛硬币决定选边的优先权。
前两场兵棋推演,诺曼人无论先选还是后选,都选择了诺曼帝国一方。在瓦尔来登湖之战中,法莱恩军队虽然没什么像样的表现,实际战斗力却不差。作为诺曼帝国的准盟友,他们不惜贷款购入诺曼军队的制式装备,接受诺曼教官的训练,还请来退役的诺曼军官担任军事顾问。有鉴于此,魏斯觉得诺曼学员在兵棋推演中选择法莱恩军队一方的可能性极大,若真是如此,第三场兵棋推演的取胜难度,着实要比之前两场小得多。
值得一提的是,瓦尔来登湖之战发生的年代,星源石的奥秘刚刚被发现,飞行舰艇技术处于萌芽状态,当时联邦军和诺曼军虽然已经装备了少量小吨位的飞行舰艇,但都视之为秘密武器,并没有在这场战役派遣上阵。也就是说,那是一场典型的、单纯的平面式战争。
落在卡尔森特上校手里的硬币,字面朝上,意味着对面的诺曼学员先选。
“我选蓝方!”国字脸毫不犹豫地说道。
蓝方,是得到维斯伦里游击队帮助的联邦军!
第125章 逮个正着
国字脸的诺曼学员选了兵势占优的联邦军一方,着实出乎了魏斯的意料。可眼下的场合,也只能是见招拆招、尽力而为。
在开局布阵阶段,魏斯迅速盘算各种战术的可行性。在这场兵棋推演中,法莱恩军队的战斗力按联邦军同等单位的90计算,这个换算比例已经高过了当时的公认水平,而且瓦尔来登湖之战的大部分区域都位于法莱恩王国境内,享有本土作战的隐蔽、筑垒以及补给加成,但是,法莱恩王国倾其全力也只能集结4万正规军和5万多名战力很低的国民军,且要分兵驻防各处堡垒要塞和交通枢纽,若“以空间换时间”,消极防守,收缩病例,逐步舍弃这些可以用来牵制、分散、消耗入侵者兵力的防御设施,以法莱恩王国的国土面积,一方面很难起到非常明显的效果,在决定性战斗中依然不能形成兵力优势,还可能拱手交出战役主动权,以至于逐步陷入被动的境地——这是常规思路,也是正常人能够想到的。魏斯没有轻易舍弃这种看起来不明智的策略,而是以逆向思维琢磨起来:如果自己这么干,对手会怎么出招?是稳扎稳打,逐次占领并接管法莱恩王国的领土,还是单刀直入、直取首都瑞恩城,沉重打击对手士气,并且寻找歼灭敌方主力的机会?
魏斯抬头看了看布帘那边的国字脸,他一脸认真地排兵布阵,似乎并不在意自己的对手有什么想法。也不知诺曼帝国皇家陆军学院是否会将这场战役列为兵棋推演的沙盘模版并加以运用,反正在巴斯顿军校,这个战例是生僻的,只在难度极高的考核中出现过。
准备阶段时间有限,魏斯迅速拿定主意,开始调整战役初期的兵力部署。史实中,法莱恩高层虽然对联邦出兵干涉做了军事上的准备,却低估了对手的作战效率。仅仅三天,进入维斯伦里的2个法莱恩步兵团,连同在边境一侧接应的4个步兵团、2个骑兵团,便遭到了联邦军和维斯伦里游击队的重创,18万人的部队有12万人被击毙或俘获,撤回后方的部队也有大量的伤员。有这样一个糟糕的开局,法莱恩军队的信心士气迅速瓦解,而后几乎是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这才有了联邦军15天拔12城、夺4大要塞,占领法莱恩70面积并包围该国首都的惊人战绩。
毫无疑问,维斯伦里是法莱恩王国丧失道义制高点的“病灶”所在,法莱恩军队在此集结兵力抵挡联邦军队,天时、地利、人和一样都不占,可说是未战先败。因此,魏斯果断将瓦尔来登湖东岸的部队撤回本土,在北岸的安卡要塞、洛非拉特要塞各部署两个步兵团,并以这两个要塞为支点,沿着从北方奔腾而来的安特瓦尔河布设防线;在南岸的伦斯迪要塞、米伦要塞各部署一个步兵团,同时在密林遍布、水系发达的米伦森林部署了6个骑兵中队和6个轻步兵营,对进入这一区域的敌方部队实施袭扰。除去这些部队以及驻扎在瑞恩城的卫戍旅,魏斯将所有的部队编成两支机动部队,一支部署在瑞恩城以东的湖滨港口慕德北面的隐蔽地带,计有6个步兵团和4个炮兵营,一支部署在瑞恩城与安特瓦尔河防线之间的隐蔽地带,计有5个步兵团和3个炮兵营。
至于为数众多的国民军,按照这场兵棋推演的设定,需在战役开始后的第8天才能够加入红方的战斗序列,其战斗力以本方正规军的30计算,在本土的移动速度以正规军的60计算,在遭到敌方炮击或袭击的情况下会有额外的减员惩罚。因此,这是一支只适合敲敲边鼓、打打掩护的力量,指望它来救场是非常不现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