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刘宠怎么想,随着部队成建制离开集结地,集结地马上就显得有些空旷。后续上岸的部队也不用光看着人群发懵。随着部队接二连三的出发,空地上剩余的作战单位更少。再上来的人员甚至不用看数字标志,光看脸就能找到熟悉的队伍。
此时,班长终于一脸不满的带着班里头的战友抵达了集结地,其中两人浑身湿漉漉的,明显是掉进了水里。此时春寒料峭,班长让他们赶紧把背包里面的军大衣拿出来披上,同时非常不爽地说道:“一会儿到了宿营地,就找火堆把衣服烤干。唉……”
看着两人落汤鸡的模样,刘宠心里面觉得有点兔死狐悲的感觉。他在参加训练的时候也掉进过水里,那时候还是冬天,被冰凉的湖水泡个透湿,冷还是小事,随着棉衣吸水,刘宠感觉自己完全动弹不了。有了那时候的经历,现在船只转移采取背包里面装棉衣等物,上船的人穿很简单的衣服。不管是人或者背包落水,尽量避免全部弄湿的情况。
连长杨铁心已经来看了几次,班长领着人员抵达,刘宠所在的连队也集结完毕。最后一次报数完毕,杨铁心带领部队向下一个集结地出发。
第二天下午,在南昌的杜可用杜天王接到了消息,宋军已经在鄱阳湖登陆。这消息让杜天王眉头紧皱,他知道宋军一定会进攻南昌,所以也准备了迎敌的计策。然而杜天王认为宋军会沿着水路逆流上,抵达南昌附近之后再登陆,这么走的话比较省时省力。
按照探马禀报的登陆点,宋军还要走百十里路才能抵达南昌。当宋军自顾自的做出舍近求远的选择,杜天王感觉心里面有些发慌。
杜天王这么反应,明教其他首脑人物也很是不解。光是整理思路就花掉了不少时间,整理完思路之后,明教众人得出的结论是先把派出去在水路上埋伏的人撤回来,同时派遣探马再去探寻。
当天晚上,明教首脑们讨论到深夜才散会睡下。宋军士兵刘宠则在距离南昌六十里路之外的营地中沉沉睡去。登陆实在是麻烦,把牲口给卸下来就更加麻烦。然而不用牲口也不行,部队里面的炮车没办法靠人力拉动,得用毛驴来拉车。宋军的毛驴都很健壮,所以它们块头更大,运输起来更费力。
第二天一早,部队已经整顿完毕。吃了早饭,带好行军装备,部队就开始向目的地南昌城出发。整个行军倒是没什么好提的,部队按照固定的步点行军。艰苦的行军重有军乐队经常演奏一些欢快的行军小曲,当注意力放在听曲上的时候,连疲惫都仿佛暂时被驱逐。
用了八个小时,部队就完成了六十里路。在下午清楚的看到南昌城的时候,刘宠自己都觉得非常讶异。据说造反的明教势力很大,人数很多。没想到宋军就这么两天时间就抵达南昌城下,而接下来要做的就是进攻南昌。
杜可用杜教主完全没想到宋军就这么突然抵达南昌城下,从上午开始就有探马前来禀报,说宋军已经向南昌出发。到了中午时分,一大早就派出去的探马气喘吁吁的跑来禀报,说宋军距离南昌城不过二十几里路了。
到了下午,杜教主已经不用探马,他在南昌城的望楼上居高临下看去,就能看到不太远处的宋军旗号。看着那些整齐行动的宋军,杜教主觉得非常讶异。他心中最大的感受就是‘不该如此’。那毕竟是百十里的距离,普通人走完怎么也得两天,数以万计的宋军没理由这么快就到达。
扭头看向跟在身边眺望的明教首脑,杜教主在他们脸上看到的也是不解。这下,杜教主心中立刻生出一股无名火。这群没用的家伙都觉得宋军得三四天才能抵达南昌,这才让杜天王也做出了错误的判断。要是早知道宋军行动如此迅猛,他们一定可以有更好的应对。
然而杜教主知道责备大家完全没用,他命道:“赶紧让城外的兄弟们赶回来!”
此次明教起义有三万人,为了迎战宋军,杜可用把他们安排在赣江通往鄱阳湖的水道两边。宋军来的如此迅猛,那些部队很多还都在赣江两边,城内兵力不过万余。眼瞅城外宋军怎么也得有万余人马,杜可用觉得需要让这些人赶紧回来。
命令刚下,就听到城下响起了尖锐的号声。杜天王等人转头一看,就见宋军完全没有扎营的意思,他们直奔南昌城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