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理想在现实面前无情地破裂了,当初朱可夫带着南线战役集群试图在斯大林格勒打一次大规模会战,结果他苦心挑选的近卫坦克部队被雷神之锤轻而易举地压倒——豹式压倒了t-4385,虎2压倒了is-2,虎式压倒了is-1。
为有效应对豹式冲击,t-44乃至t-54要准备应运而生了……
第015章 天翻地覆的12月(15)
南线战役和雷神之锤集团军的精良装备给红军冲击很大,不过有一点他们是确信的:自己和德国人在坦克领域一样都是在玩“中重结合”、“高低搭配”套路,这说明发展路线是正确的——不管什么时候,路线正确总是压倒一切的评价标准,比什么都要紧!
无疑给了东俄坦克工业不小底气,再加上美国向红军求援并要去了is-1样车和全套图纸,还在-26坦克上嫁接使用的消息更坚定了他们的信心——如果这个世界上坦克搞得最好的是德国人,那第二名一定是苏维埃。
对下一阶段的战略形势,政治局已多次开会研究讨论,大家基本赞同斯大林老爹的判断:德国当前的战略重心是分裂苏联、巩固欧洲联盟、压制美国,在这几个目标达成前,德国不会再向苏维埃进攻,甚至还反对日本或西俄的进攻——这会破坏德国的战略部署。因此,实现3-5年,甚至8-10年的短期和平是有可能的。苏维维当前最凶恶的敌人固然是德国,但真正具有现实威胁的只有日本和西俄,所以军事准备依然必不可少,甚至要把军事力量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地步,搞“先军政治”。
具体到坦克领域,现在苏维埃面临全线被压制的不利状态:中型坦克中的t-4385打不过豹式;重型坦克中的is-12又打不过虎式虎2,急需破题。
主管坦克工业的人民委员马雷舍夫汇报道:“从近期战争情况来看,我们认为坦克时代并没真正过去,恰恰相反,未来对坦克的需求会更趋向于全面和高性能。当然依靠数量取胜的时代已过去了,现在是质量和性能第一的时代。”
马雷舍夫的话当然迎合了上意:现在东俄工业产能低、基础条件差、人口少、军队数量也少,再玩坦克海力不从心,不过搞一些少而精的装备还是能办到的——毕竟东俄不用将钢铁用在海军上,短时期内不打仗,有几百万吨也够用了,新的钢铁厂正在如火如荼地新建,原有钢铁厂也在将从西面搬迁的工业设备用于扩建、翻新,他相信能完成当年“产量翻番”的宏伟目标。
华西列夫斯基代表总参谋部补充道:“陆战还是要依靠装甲力量解决问题,德军闪电战20的威力只是打败了试图依靠防线层层扼守的盟军部队,在贯穿防线后,真正形成战场威慑的依然是地面传统部队,他们最终分割包围并消灭了对手。当然,这不意味着我们不需要发展空地一体的力量,后者是如虎添翼的力量倍增器,装甲、步兵、炮兵力量是根本!”
“新的t-44坦克,我们考虑进行修改后安装100的坦克炮——这不仅能压制德军豹式坦克的火力,而且对其虎式也有较强的实战和破坏作用。”
从整体来看,t-44确实非常精良,继承了t-34系列整体外形低矮、内部布置紧凑、拥有大倾角车体首上甲板、动力一传动装置后置和克里斯蒂式大直径负重轮等特点,同时在发动机横向布置、扭杆弹簧悬挂装置和车体侧面垂直装甲板方面进行了大量创新——这些创新其实早就探索出来,本可以用在t-34的改进上,但因为战事紧张且要保证前线数量,所以一直不采用,现在完全都可以用上了。
与历史不同的是,由于虎豹的突出威胁,t-44在设计过程中就推翻了85坦克炮主设计,上来采用100坦克炮——虽然122口径似乎更大、更具有威力,但实际由于弹药分装导致射速降低使威胁大打折扣。
整车战斗全重为335吨,乘员依然为4人(车长、炮长、驾驶员和装填手),发动机和传动系统和原有体系一脉相承。
由于采用新坦克炮,第一百零八设计局将t-44坦克炮塔直径增大到1700,并设计了新型铸造炮塔,顶部装有127高射机枪,车体侧面装6厚的侧裙板,试验中发现操炮困难,又研制了新炮塔,将炮塔座圈直径进一步扩大到1825,这才使得新炮塔比较好用。
基于t-44的技术储备和其他改进建议,还在酝酿下一代主力中型坦克——t-54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