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沙尔、克兰克已算是海军中难得的优秀将领,霍夫曼敢打赌,要是带部队的是库梅茨,情况还会更糟糕。说到底,虽然已建立起了一支并不弱小的海军,但仍然以破交心态在作战。这个心态在马岛、巴西、圭亚那方向前期打得很好,到了百慕大附近需要刺刀见红见真章的时候却顶不住了。
“不能休整,舰队一休整,英美就直扑马岛去了,凭那里的兵力怎么打得过?”霍夫曼沉吟片刻后道,“让他去亚速尔整补,重新调用3个陆战营并再度南下,他们可以不与美国人交手,但必须缠着对方主力舰队,不能让敌人轻而易举地去打马岛。现在正是南美各国剧变并向轴心靠拢的关键时刻,无论如何要守住马岛,保住我们在那里的声望。我们每多在南美拖住敌人一分,亚速尔就安全一分,西线就巩固一分。”
邓尼茨点点头,这道理他还是明白的。
“与陆战队交手的是美军82空降师?”
“是,指挥官是马修·李奇微,据电报说也在一线指挥。”邓尼茨补充道,“陆战队在兵力劣势的情况下勇敢进攻,给予敌人重大杀伤,至少消灭敌军4000人,马沙尔认为陆战队是好样的,不能抹杀他们的功劳,惨重损失是他个人的指挥责任。”
霍夫曼心想:82空降师和李奇微当然不是泛泛之辈,看来这次罗斯福真急了,把看家本领都使出了来,这么小的岛屿空降,美军也算是玩命了。
“贝克战斗群全体接回国内,所有战役参与者发放百慕大战役臂章,陆战队幸存官兵无论军衔高低一律晋升一级,并根据表现授予荣誉勋章,以他们为骨干,再从陆军抽调人员组建新的陆战旅,就叫百慕大旅,纪念这次战役。”霍夫曼道,“这次是在距离美国本土1000多公里外发生的,与巴拿马战役一样,极大地震慑了美国上下,不管结果如何,至少我们向美国人显示了力量,这就是巨大的成功。从整体战况和交换比来看,我们不但没有失利,还取得了重大的成功,陆战队浴血奋战之后不能顶着失败的帽子回国,这对他们不公平。”
邓尼茨心领神会地点点头:元首这是为战役定了调子,有这个态度一切事情都好办了,他马上为马沙尔求情,霍夫曼回答道:“希望他能从中汲取教训,更加谨慎和全面考虑问题,我不会揪着具体问题不放,你我都不是圣人,也都犯过错,引以为戒就可以了。至于下一阶段,让破交舰队出动,截断英加航线,让那些护航航母尝尝破交航母的厉害。如果敌人主力前来,可以再和他们打一次,希望这次不要让我失望!”
霍夫曼口中的破交舰队,是指由半个月前完成改造并服役的敦刻尔克号破交航母和前两天刚完成修缮的黎塞留战列舰为主力构成的分舰队,特别是安装有斜角甲板的敦刻尔克号更寄托了霍夫曼很高的期望。
与一般航母不同,改造完成后的敦刻尔克号完全是超越时代的产品,甚至用惊世骇俗来形容也不为过。最初将其改建为航空战舰,但具体建设过程中发现炮口风暴对飞机起降影响太大,最后拆除全部舰炮彻底成为一艘直通型航空母舰,但与普通航母不同的是,飞行甲板是直通的,机库却不是,因为如果彻底改造舰体结构还不如重新建造新军舰,因此只是简单地舰炮去除后拉平,原定储存主炮弹药和炮塔所在位置变成了装甲覆盖的燃油和弹药库。
敦刻尔克号空旷的后半部分被改造成机库,但面积很小且只有单层,只能容纳24架飞机(部分折叠)和6架备用,另有一座侧舷升降机提供输送,其余24架常备飞机在甲板后部和右舷突出部的甲板上系留。
从外形来看,敦刻尔克号是一艘标准的后二战航母,主甲板直通,左舷斜角,右舷突出部进行平衡和补偿并用于部分飞机系留,但其内部结构与现代航母依然有极大差别,最突出的就是卓越的装甲和防御能力。
第073章 曙光(16)
敦刻尔克号原先是一艘典型的战列巡洋舰,拥有舷侧装甲带250(斯特拉斯堡号为283),主甲板125,机舱上部为三层共200厚的装甲,弹药舱上部为三层共250厚装甲(斯特拉斯堡号275)。这些在改造时都没有动,节约了大量时间,否则10个月工期是无论如何完不成。
比较大的改造动作是拆除舰炮并对舰桥进行重建,将高大的塔状战列舰指挥舰桥变成为条状且相对低矮的航母指挥舰桥并安置在右舷,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云龙级通用指挥舰桥,设计师略加修改便直接采用了。
舰体内部对弹药仓的储存功能和舰炮及原舰桥所在区域的功能设计进行了改造(变更为装甲覆盖的航空燃料仓和部分机库),整艘军舰对上甲板进行了优化,为主甲板为基础构建飞行甲板并设置机库,同时进行左右舷甲板外飘,左舷是154米长的斜角甲板,其中飞行甲板核心段(大约长160米,宽25米)的装甲厚度是100,其余非核心段和外飘部分厚度50。相对于原设计,拆除炮塔和高大舰桥后减轻的分量基本被新设置的飞行甲板重量所抵消,重心略有降低,适航基本保持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