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德军推进速度太快,各中亚民族独立运动的势头也远远超过总参谋部预计,化整为零骚扰补给线的办法马上就变得不适用——小部队会遭遇中亚民族武装分子的攻击,鞑靼人的战斗力和战斗意志都不弱,再加上普通民众对苏维埃和布尔什维克政权的普遍敌视——中亚有很多遭流放的少数民族,红军游击队根本没存在空间,化整为零只会让当地武装一一吃掉。
朱可夫只能退而求其次,一方面利用部分部队引诱隆美尔追击,另一方面秘密集中了2个军包括近3个坦克旅,6万余人和200多辆坦克去进攻德军登陆场和主要物资囤积点,按照设想,只要吃掉这15万余人并夺取或破坏有关物资,就能逆转有关中亚局面。
理想很美好,现实却和他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
遭遇突然进攻的德军部队只是最开始有些慌乱,但很快就镇定下来,依托防线就地固守,并着力呼叫空中火力支援,强行进攻的远东红军所部流尽鲜血也没法在德军陆空一体的顽强防守前占得便宜,战役从8月27日发起,但最终甚至连迫使隆美尔回转的机会都没有。
德军只有20余辆坦克,开战第一天3个红军坦克旅便利用装甲优势发起突击,结果却令人大失所望,被ju-87g和88高射炮击毁的t-34、t-43们充斥着视野。每当红军试图集结发起进攻,he-218们便俯冲攻击。迫使红军只能将进攻时间挪到晚上,试图利用夜战、近战拿下对手。
但这种招数也没有取得成功,8月28-30日,双方激战三天,被包围的德军如同大海中的礁石,任凭红军进攻部队如海浪冲刷一样层层叠叠冲上来,散潮后只留下一地尸体。8月29日,当夜战事最密集、最危险之际,德军不顾阵地暴露危险,先用照明弹照亮阵地前沿,然后用希姆莱管风琴打出了大范围齐射,一口气击溃了正准备使用人海战术冲击的2个红军步兵师。
随着时间推移,局面对红军越来越不利,因为德军守着登陆场,有源源不断的物资和军火供应,根本无匮乏之虞,而数轮强攻后的红军已成强弩之末。9月1日,隆美尔派遣的援兵赶到,而且援兵投放的方式也很隆美尔式——意大利伞兵旅和斯徒登特将军的伞兵师直接在红军进攻部队侧后方空降,大量-323、ar-232运输机在野战机场降落,甚至连意大利空军的联合运输机(联合攻击机的运输版)也加入该行列。
经改进的-323h型号发挥了极大优势,将24辆新出厂不久、带有75反坦克火炮的美洲狮轮式装甲车快速运到前线,非洲战役中的古德里安没怎么用上这款专业用于沙漠战的8对轮装甲车,但在中亚的广袤戈壁上,轮式装甲车发挥了极大优势,不但机动性极高,还拥有不亚于3号突击炮的反坦克能力。
空降成了压倒战事的最后一根稻草,9月2日,朱可夫见事已不可为,下令部队撤退,来时2个军6万余人的生力部队到撤退时只剩下不到2万人,坦克只剩下不到20辆。
很明显,德军在里海东岸战役中表现出来的战斗力具有典型意义,虽然空军加成对其影响极大,但反过来说,红军也不可能在中央战场获得4倍以上的兵力优势。基于这次小战役暴露出来的问题,华西列夫斯基旗帜鲜明地反对朱可夫的提议。
第035章 第三次打击(7)
华西列夫斯基提出的第二点理由是距离不够,连带战役时间也不够。
距离不够很显然,即便红军同意放弃伏尔加河右岸地区,德军进攻部队距离本方至关重要的战略节点也只有600多公里,该距离与莫斯科或斯大林格勒出发进攻的红军距离基本接近。红军本就在机械化运动能力上逊色于对手,而在实战过程中,德军只要撤军即可走完这600多公里路程,而红军那500多公里距离却需一段又一段打过去,谁更容易一目了然。
届时很容易出现这样一种局面:红军费尽九牛二虎之力赶到战略点,结果大举回防的德军已撤退,红军不仅功亏一篑,还可能因为德军重兵部队加入而损失惨重。
能扭转这种不利局面的是红军事先在德军撤退路线上部署狙击部队,但又要集中优势兵力进攻,又要部署足够兵力狙击,华西列夫斯基认为超越了红军的现有能力。
“唯一可利用的办法是迅速进军,但我坚持认为时间完全不够。”华西列夫斯基概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