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页

积压多时的db-601e发动机全部找到了去处,一部分出口给日本,剩下的全部安装在he-218上,一旦亨克尔公司对he-218升级成功,db-605系列发动机也会有恰当的领域使用,而db-603则是预定给了ta-152使用,奔驰公司从上到下长长松了口气。

db系列发动机度过了bf-109减产而积压的难关,现在轮到尤莫公司为自己的juo-213e发动机未来前景担心了,但很快这种顾虑就被打消,一月份有三份订单摆在了他们面前:

一份是ju-88轰炸机的升级需求,空军要求得到1000架ju-188轰炸机(是在ju-88基础上升级起来的新型号),未履行的ju-88订单自动转换为ju-188。历史上该机使用bw 801g发动机,现在顺理成章地换成了juo-213e发动机,单台发动机在重量略轻的前提下功率还提高了50匹马力,同时改善了高空性能,载弹量3吨,速度高达505公里小时,航程接近2200公里,完美超越了美国的b-25轰炸机,与b-26在伯仲之间,但起降过程远比b-26容易和可靠得多。

另一处使用juo-213e发动机的是ju-290a运输机,这是ju-52后续机型,空军要求换成juo系列发动机(原本同样使用bw-801),这是有4个发动机的大家伙,上一架就是4台的生意。容克斯抢生意抢上了瘾,除运输机单子不肯放过外,还进一步推出了ju-290c(海上巡逻版),准备向海航推销用于取代大西洋秃鹰——fw-200c,面对440公里小时的最高速度和高达6000公里的航程,里希特霍芬立即动了心,开口就要了100架。

本来容克斯公司还想再拿ju-290去冲4发重型轰炸机招标,但却被军备部明确拒绝了,拒绝的理由很好玩:“我们认为该设计不如贵公司的ju-488,鉴于各公司集中精力申报一款飞机的要求,是否确认撤回ju-488项目申请?”容克斯公司只能悻悻然地放弃ju-290的重轰梦。

最后一个意想不到的单子来自于-323,在北非登陆战中有着出色表现的巨型运输机博得了霍夫曼的好感,指示梅塞施密特公司想办法改进提升,博士立即组成精干小组进行研究,初步决定将原来由木头和织物做的机翼换成全铝材——现在德国不缺材料,同时将6台法制格罗姆·罗纳14r发动机替换为juo-213e。

第014章 新机型(3)

霍夫曼也看到了改进后的-323模型——这是梅塞施密特博士特意送给他的。按照设计指标,这架改进后的胖飞机载货量将突破19吨,最高速度超过340公里小时,最远航程可达1800公里(满载时),由于外形、主要技术指标与性能与原型号发生脱胎换骨的变化,军备部给予了-423的新编号,面对这款甚至还没进行完整试飞过程的飞机,空军一口气就要了50架,不是他们不想多要,而是觉得实在有点贵,预计单台售价高达140万帝国马克,50台就是7000万没了——一架bf-109才10万马克,新生产的bf-219价格也不过14万马克。而且140万只是预估价,根据一贯以来的经验,真正下线时价格只高不低。

但对容克斯公司而言又是450台发动机生意到手(300台常用+150台后备)。这样一来,因ju-87被he-218抢了风头而被迫停产,甚至连带停产juo-211j发动机的事终于不心疼了,公司可全力生产juo-213系列发动机,再加上即将到来的juo-004c系列生产,他们仿佛看到了大把票子在向自己招手。

经过几次新机型的选择与竞争,各飞机与发动机厂商之间隐隐约约形成了联合体,梅塞施密特公司包括-423、-262在内都选用了尤莫公司产品,而沃尔夫公司选择的是宝马和奔驰系列发动机。

面对juo-213系列的贴身逼抢,被取代下来的bw 801系列发动机怎么办呢?还是扩大产量!

目前fw-190是现役单一型号中产量最大的飞机,1月份时月产量已突破800,到3月份高峰期后预计会突破1200,面对如此旺盛的需求,再加ju-98的需求,bw公司已疲于满足(每一架飞机按配15台发动机计算),对尤莫公司抢生意的行为自然视而不见。事实上,沃尔夫公司也对军备部下达给他们的fw-190订单表示惊愕,他们计算过,在目前的战损比例下,空军其实并不需要如此多的fw-190,甚至到6月份之后,新完工的fw-190会比新毕业的飞行员数量还多——那可是包括全部机型在内的飞行员。

施佩尔的想法很简单也很粗暴:生产出足够的存货,到9月份时直接全线停产用于转产新战斗机,这个想法得到了霍夫曼的大力支持。

两次航空军备重整案后,沃尔夫、梅塞施密特、亨克尔和容克斯公司都非常满足,但也有一些公司的日子就过得不太愉快。以道尼尔公司为例,该公司的do-17do-217轰炸机已停产,费尽苦心研究出来的前后双螺旋桨驱动的高速战斗机do-335又被军备部判了死刑,一时间只能靠代工ju-88维持生意,而ju-88本身就面临着转产,虽然军备部已明确会把意大利的s79轰炸机交给道尼尔公司生产,但总生产别人的授权型号让心高气傲的克劳德·道尼尔先生非常不满。道尼尔公司也曾考虑在do-217中型轰炸机基础上开发do-417的重型轰炸机,但无论技术储备也好,其他公司的竞争压力也好,都预示着这个项目毫无前途,于是很快就放弃了。

在这样的失落境地中,道尼尔公司得到了一个不是机会的机会:日本方面运来了4种不同的海军新飞机设计图,其中高速舰载侦察机(彩云)事先已被划给阿拉道公司。剩下的三款,一款是舰载战斗机(烈风)——梅塞施密特和沃尔夫公司都在费力争抢,特别是听说这款飞机是日本最成功的飞机设计师堀越二郎属意的作品,两家公司更是毫不退让;一款是舰载联合攻击机(流星),据说这款飞机兼备俯冲轰炸和鱼雷攻击功能,亨克尔公司与容克斯公司展开了针锋相对的争夺,大家想得很明白,谁拿下了这款型号,就意味着将来谁就有可能把握舰载攻击机的唯一型号;第三款是陆基战斗机(紫电),但开发这款型号的川西公司却是水上飞机制造企业出身,技术力量放在日本来看都属于相对薄弱,考虑到德国现有ta-152和-262两个非常接近成功的陆基战斗机项目,所有人都对紫电项目不看好,因此居然没有大公司问津。

而在派遣技术专家来德国交流学习时,自认为底子较差的川西公司又是最积极、最谦虚的,第一批人员中大部分都是川西的设计师和工程师。面对这种尴尬局面,道尼尔先生敏锐地察觉到了紫电项目的独特优势,立即发出了项目申请——很好地给军备部解了围。出于对道尼尔的补偿,施佩尔立即将意大利菲亚特公司首席设计师朱塞佩·加布里埃里率领的技术团队加强给该公司(他们开发了g-50g-55战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