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之,这是一个双赢甚至多赢的局面。我代表微星公司真诚地祝愿这个计划将会取得成功。”

大手笔,如果光看项目成果标的,人们就可能要为微星公司的资金实力惊叹,更为微星公司老板的魄力折服,更何况这还不算微星公司为此投入的研究资金,那只能以倍数计。

此前,各部的首长在李思明的陪同下参观了公司,先进的设备和制造技术,还有150多位归国人员,让诸位领导十分眼热,这给他们带来了一个印象,那就是微星公司在国内相关技术上是领先的,微星公司并不是有求于中科院,而是真诚地希望能够平等地合作。这可以理解为某种很有技巧的公关,所以当你和对手谈判的时候,除了谈判桌上,不要太过靠近。

对于这些首长们来说,微星公司往往只是在各种年度报告中出现过,除了投资较大号称技术先进之外,没有直观的印象,但是从今天起,微星公司将会成为他们心目中的“理想企业”。

这一天,李思明的年纪是29岁零三个月,但是年轻的他在几位高阶领导面前表现的十分得体,不卑不亢。他很有技巧的语言能力,高深的专业知识和对领域内独到的看法,给来宾留下很深的印象。这一次可以说是他第一次跟与半导体行业最高领导部门的领导见面。因而谈判进行地比较顺利,更何况这背后的力量,推动着这一次自由恋爱终成正果。

但是事情总有两方面,微星公司表面上还是一家香港公司,中科院作为一个国家最高科学研究机构,跟微星合作,那就是跟资本家合作,在有些人眼里,那跟屈膝卖国没什么两样。但是中央级的新闻对此只是发了一条简讯,深圳本地的报纸在省外的影响力较小,相反的,在公告之后,上海某大报发表了一番诘问:中科院在为谁服务?

中科院的正副领导们为此颇受一些非议,但是很快的,这股非议偃旗息鼓了。那些非议者,看不清科研发展中的规律,他们只看到表,没有看到里,只带着某种意识,而看不到其中的积极意义,没有钱什么也干不成,躲在研究室里面壁十年也不会太有成果。

李思明更是无所谓,他得到他想得到的,为此他也付出了代价,各项目本身的研究投资自不必说,李思明本来就不得不投资的,而项目奖金就是李思明需要付出的代价,这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李思明很清楚这一点。从目前来看,公司的资金还很充足,就是担心付出了代价之后,成果寥寥。但是李思明自始至终都很坚定,半途而废不是他的性格,搞科研就要有不撞南山不回头的气势和意志。

李思明觉得自己比未来的那些跨国公司要无私得多,最起码他不会网罗所有人才,不会不计后果地挖墙脚。那些跨国公司每每在中国人快要研制出某先进技术的时候,打着“帮助中国”的旗号无偿转让,变相地让中国人放弃打破技术封锁的尝试,资本对利益从来就是有私心的,这是与生俱来的生物习性。李思明在得知一些负面新闻之后,却发誓要用的自己的实际行动能表明自己,这不是为了证明别人是错的,而是自己的使命感使然。

正如某位业类人士后来说:

“深圳从建特区以来,做的最有意义的一件事就是批准了微星集团的投资,中国第一次有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高新技术公司,一个不仅对技术无比热情的公司,也是一个对产业规律有着深刻认识的公司,更是一个在企业管理上成为标杆型企业的公司。无数的企业效仿着微星公司的成功之路,加入到了技术创新的行列之中,微星公司的价值很难用它的市值来衡量!很难想像,如果没有微星公司,中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将会是什么局面。”

但有资格出席那次协议签署的仪式的人,印象中最深刻地要属李思明一次即兴的表演,或者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战斗的号角,李思明发表了一段简短的演说之后,站在话筒前,在众人诧异的眼神中,他带头高唱起《国际歌》:

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

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

我们要夺回劳动果实,让思想冲破牢笼!

快把那炉火烧得通红,趁热打铁才会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