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说起来,我们十分感谢你给了我们机会,我们是小演员。”里维斯有时候觉得李思明这个比他大不了多少的人很特别,有时爱开玩笑,显得有些轻浮,有时却仿佛总有一种稳操胜券的自信。

“在别人看来,是我给你们机会,因为我到目前为止,还干得不错。十分成功,一分机遇,九分努力。”李思明很有些感悟,“你的路还很长,我的路更长!”

“你说的似乎不是电影吧?”里维斯被李思明的“语重心长”给弄得有些不自在,李思明看上去像是一位中年人在给年轻人忠告。

“对,我说的不是电影。可是,无论我们干哪一行,都是一个道理:要有一颗永不放弃的心!”李思明道。

飞机的窗舷外,朵朵白云绽放,如李思明在北京街上常见的一般洁白。他的视线眺望着远方的蓝天,晴空万里毫无遮挡,却什么也看不到。

第一百一十一章 大人物

李思明又迎来了一个收获的季节。

在即将举行的第五十七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之前,他的《拯救大兵瑞恩》获得了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原创剧本、最佳摄影、最佳音乐、最佳音响、最佳电影剪辑、最佳音效剪辑九项提名。

这一点也不奇怪,因为奥斯卡只是一种竞赛,它有它的规则,这种规则保证了只有符合某种价值的作品才会入选,不可能兼顾所有价值,更不是这些不同价值的“绝对值”的忠实体现。

用一个比喻可以说明这个问题,可能有人认为奥运会跳高比赛冠军是跳得最高的人,其实并不是。奥运会跳高比赛规则规定,不许使用翻跟头之类的助力动作,这当然会使这种比赛拒绝了很多“跳”得很高的人,比如体操运动员用前手翻达到的腾空高度,就可以远远超过跳高纪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不太公平,然而它却同时保证了遵照一定规则比赛的人士能够公平竞争。

对于比体育比赛模糊性更大的艺术类评奖来说,更难以达到选出具有“最大价值”作品。奥斯卡评奖正是如此,众所周知,奥斯卡评委的标准包括主流制作、主流表现手法和主流价值。当然,还有公司的运作手法,虽然这一点让人不太喜欢,但毕竟也是规则的一部分。这当然使一些具有开创性的电影,比如《现代启示录》,以及一些影迷的私宠,比如主题有些沉重的《肖申克的救赎》无法最终获重要奖项。然而这种规则也有其在价值取向上的合理之处。

奥斯卡有自己的潜规则,很重要的一条,就是美国的“主旋律”:

其一,即重视家庭,人生态度要积极向上,比如《克莱默夫妇》、《金色池塘》这类反映家庭伦理的名片,包括史泰龙的成名作《洛奇》,要有海明威式的强硬和骄傲,即使是小人物,也要有自己的尊严和骄傲;

其二,影片的价值取向必须是符合主流标准的,尤其是中产阶级的价值观,比如李思明的《阿甘正传》,满足了中产阶级的心理需要,几乎是众望所归横扫一切的影片,正如某份报纸所说的,如果不得奖那就怪了;

其三,美国式英雄主义也倍受青睐。千万不要认为美国人很谦虚,这个超级大国的国民有着不同寻常的骄傲与自信,那个《巴顿》获奖不仅仅是那位勇猛将军个人的魅力,其实也包含着美国人不可一世的内心感觉。而李思明的这部《拯救大兵瑞恩》,其实也是歌颂着美国英雄主义精神,而且是小人物,更让观众感到亲切,要热血有热血,要煽情有煽情,尤其是d日胜利四十周年的时候,不仅是民间发起纪念活动,美国官方也在大力地鼓吹着美国救世主的形象。前好莱坞明星,里根总统在d日纪念那一天,不是在欧洲发表着了演讲吗?李思明知道,未来还有更多的美式个人英雄主义的作品获奖,而且更直白更露骨,一点掩饰都没有。

不过在李思明参加颁奖典礼之前,一个越狱事件跟李思明扯上了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