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明想到的是后来香港出的那些各种赌片、鬼片、喜剧片,除了一些精品外,更多是跟风之作,看着让人倒胃口,这也是香港电影后来衰落的一个重要原因,类型片一旦被拍烂了,而不想去突围,观众也会厌倦了。香港在经济上是一个开放的地方,但在文化上却是本土意识极为强烈的,表现的电影上就是小人物式的市井草根阶级,这种文化在八十年代成了香港电影的特色,内地观众认识香港电影是从录相厅时代开始的,对于内地观众来说,就像是一个对异性充满好奇的小伙,突然面前出现一位大美女,一见钟情就爱上了。当国门一天天打得更开的时候,内地人的视野不再受局限的时候,已经走到了死胡同的香港电影就再也不会满足了他们的欲望。当香港电影不再视为进口片,香港电影仿佛抓住了救命稻草,不考虑大陆观众的需求变化,合拍出的电影既没有香港特色,更可怕的是也没有大陆的特色,香港的编剧们根本就没有大陆的文化体验。所以一些香港导演干脆定居大陆,就在大陆拍片,用大陆的编剧,用大陆的明星,因为香港的明星太贵,对大陆文化又不能准确把握,普通话又不行。
“我认为香港的电影圈内有一个现象值得探讨,那就是只重视明星的工作,而对幕后工作并不重视,把这些人当作一个技工来对待,我认为这不是一个好的现象。”李思明道,“因为明星的身价是一天比一天高,总有那么一天明星的片酬会占成本的一大半,这只会造成一部电影的预算捉襟见肘,最终导致粗制滥造,这绝不是危言耸听!”李思明接着说道。
李思明的话让老刘等人很是感动,跟李思明一起工作半年,他们这些“苦力”无一不受李思明的重视,虽然工作起来李思明也是很严厉的,但是给他们绝对对得起他们的薪水,他们的意见往往能左右李思明的意见。相反的,他们从李思明身上层出不穷的创意中,受到了众多的启发。这不,电影刚上映三天,今天陈指导在来公司之前,就有好几人请陈指导去任数部电影的武术指导,明言是《十面埋伏》式的武打设计。
“李导演,您刚才的话说得很有道理,我是不是可以认为这就是你请这些在圈内并不出名的演职员的原因?”《中外画影》的记者问道。
“事实上,这并不是最主要的原因。说实话,香港电影圈是比较封闭的,这在座的各位应该很清楚。就在一个小时前,我们的影片只能在银都机构的下属的电影院里的放映,至于原因我想大家都很清楚。我们也想请明星,因为这些明星的演技都很了解,而且明星就代表市场号召力,但是我们想请也请不到,因为他们只是‘私人物品’。我们这三位主角比别人差吗?我认为他们都是大明星!”
“李导演,您好。您的电影昨天我看了,很好看,恭喜您。不过我很好奇,事实上在座所有的同行也很好奇。因为听说李导演是来自大陆的,在我的印象中大陆人对现代电影并不擅长,但从这部电影来看,您似乎对一部卖座电影的把握得十分擅长,这部电影各个方面都有创新,比如服装、武打,特别是竹林那场戏太精彩了,音乐也很棒,外景也令人向往,听说你们是在大陆拍的,请问您以前在大陆做什么的?从没接触过电影?”有记者问道。
“谢谢您的称赞。事实上很小我就喜欢电影,我曾经的理想就是拍电影。”李思明回答道,这话说对也不对,他是非常喜欢电影,但是说他的理想是拍电影那一定是胡扯。
“李导演,我刚才问得是你以前从事什么工作?”刚才提问的记者追问道。
“我?我是一名大学教授而已!”李思明“谦虚”地说道,其实他对这一身份还是挺感自豪的。
“教授?真的吗?什么大学?”记者们惊呼道,他们无法相信这位年青人当导演都嫌年轻,居然还是一名教授。
“北京大学!”李思明道,“哦,是四年前!”
“哇!”底下的记者们这次真得惊奇了,他们无法想像四年前这个人更年轻,怎么会成了赫赫有名的内地最高学府的教授,李思明要么是天才,要么就是北大校长疯了。看到底下闹哄哄的,李思明有些后悔,他已经将记者们注意力转移到了自己的身份上面了,违背了这次记者见面会的主旨了。
“您说的是真的吗?”
“您不会是开玩笑吧?”
“那您怎么会当导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