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反对老好人乡愿,反对无理由的恻隐之心,反对儒家的仁,反对儒家定义的义,甚至连“孝”,都很功利性地理解为“有利于亲”。
事实上在适加入到墨家之前,墨子就开始为后事做准备,开始整理自己学说,并且希望形成一个体系。
只不过这是后期开始做的,而且内部逻辑实在太过艰涩,很多弟子不能够理解。
高孙子正自出神的时候,适迈步而入,见礼后先行为自己午饭时说的那番重话致歉,高孙子微微一笑,知道适绝不是来道歉的。
高孙子此时已经冷静,又只有两个人,便将自己下午所想的问题直白了当地说了出来。
谈到仁义,适沉默片刻,问道:“巨子曾说过,什么是仁,什么是义。您还记得吗?”
高孙子点点头道:“仁者,体爱也。”
适又反问道:“何谓体?”
高孙子顺着适的话,将墨子所传授的一些道理讲诉出来。
墨家有兼爱之说。
与兼字相对的,便是这个体字,个体的体。
子墨子言:体,分于兼也。体:若二之一,尺之端也。
也就是说,个体源于集体,并非是对立关系,而是一种包含关系。
体,就像是二里面的一一样,就像是一根线段上的点一样。
尺为线段端为点,墨子认为线段是由无数的点构成的,天下也是由无数个体构成。
所以,对个体的爱,就是仁,但这种爱的后续是为了“兼爱”做逻辑铺垫。
高孙子又道:“子墨子还曾说:仁:爱己者,非为用己也,不若爱马,著若明。爱己非为用己,则爱人亦非为用人。至于爱马者为用马也,故爱人不同乎爱马。爱人如爱己,己在所爱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