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公欲使琅琊王氏重贵,自身也得与裴、祖相拮抗,甚至有望取而代之,必须先重权柄而拥重兵。倘若大江上下,舟楫皆贵家所有,士卒听贵家号令,即便裴、祖能逐胡寇,国家初定,亦不敢轻易以谋江南。如此则丹阳大王裂土之尊不替,贵家辅弼之德不失,明公亦有望归朝执政矣。”
王敦想了一想,缓缓地说道:“今江南之兵,半在我手,唯有周士达……”
丹阳王司马睿身为太宰,受命统领江南,但他其实管不了所有的六州百郡;王敦身为镇东大将军、都督六州军事,但他也调动不了江南所有的兵马。
王敦实领江州刺史,江州是晋惠帝时代新置的,分荆州的桂阳、武昌、安成三郡为江州。后来晋怀帝时代,又分长沙、衡阳、湘东、零陵、邵陵、桂阳及广州之始安、始兴、临贺九郡置湘州;司马邺登基后,以江州唯剩两郡,且互不相邻,乃改长沙郡入江州——是以江州总共三郡,而湘州则有八郡之多。
如今这两州之政,全都捏在王敦手里,再加东面的扬州有王导为刺史,西面的荆州有从弟王廙为刺史,王氏之势,硕大难制——南方的交、广太过偏远贫瘠,暂可不论。只是江、湘的军队,几乎就全都是王敦的私兵——土著豪门自己的武装另说——扬州之军,王导也勉强可以调得动,但荆州之卒,王廙就彻底无法掌控啦。
掌荆州军政的,实际是周访周士达。此前周访接替陶侃,率军进入荆州围剿杜曾等流寇,王敦就曾许诺,破敌后命他为荆州刺史。可是等到荆州真的大致平定了,王处仲却又食言而肥,把刺史的位子给了从弟王廙,欲改任周访为广州刺史。周访勃然大怒,领兵就屯驻在重镇襄阳,坚决不肯从命——王敦也拿他没招儿。
所以王敦才说,我琅琊王氏欲总江南之政,我想要彻底掌控江南兵权,最大的障碍就是周访。钱凤点头表示赞同,随即就说了:“我有一计,可使周士达不为明公之累,且明公反可因此而为朝廷立一大功!”
第三章 从武昌到晋阳
钱凤向王敦献计,说:“前王邵伯遣使来谒明公,请益兵相援,以拮抗巴贼,明公还记得么?”
王邵伯就是王逊,魏兴人,时任南夷校尉、宁州刺史。
所谓宁州,大致便是汉代所谓的“南中”之地,辖永昌、云南、建宁、兴古四郡,正当广州之西、益州之南——而且本来就是从益州析分出去的。巴氐李雄在基本占据益州,又挺进梁州之后,就欲效仿诸葛亮之故智,先征南中,以绥靖后路,并且从夷人手里搜刮更多物资,以备继续扩张。
宁州之地的外族,统称为西南夷,还在晋惠帝末年,就曾经受巴氐的挑唆,公然掀起反旗。也正赶上宁州大荒,更加疾疫流行,饿死、病死者竟达十万之众,官军因此而无战力,屡遭挫败,最终竟被乱夷团团包围住了州治滇池。
当时很多官吏、百姓都南向逃往交州,宁州刺史李毅却不肯走,死守滇池城。他上书向朝廷求援,说:“臣不能阻遏寇虐,坐待殄毙。若不垂矜恤,乞降大使,及臣尚存,加臣重辟;若臣已死,陈尸为戮。”可惜此时中原正乱,谁还能顾得上遥远的宁州啊。
最终李毅就病死在了围城之内。当时其子李钊正在前往洛阳求救的途中,山高水长,生死不明,于是军民人等便拥戴李毅之女为主,继续死守滇池城——此女后来被当地百姓尊为神明,隋朝赐封镇靖夫人;唐朝赐封镇靖明惠夫人。一直等到李钊空手而回,才接过了他姊妹肩上的重担。
永嘉四年,怀帝终于任命王逊接任宁州刺史。王邵伯走了整整一年,方才抵达滇池,一到任上,当即鼓舞士众,击败了叛夷,随即诛杀不肯从命的官吏,族灭州中附逆的豪门数十家,基本上算是把宁州局势重新稳定了下来。然而这个时候,李雄已定全蜀,开始正式把魔爪伸向了宁州……王逊被迫再度遣使中原,讨要援兵。
当然啦,他也知道,中原方被胡难,加之路途遥远,能够派俩官儿过来顶天啦,欲求兵马增援,纯属痴心妄想。于是使者先到江州,拜谒王敦,随即又被王敦派人送去了建康——不管怎么说,临近的荆、湘、交、广,如今是丹阳王主政,王镇东掌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