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续说我也是这个意思,此前温峤来劝说我反正,就提到过他将继往东莞,再去泰山、济北等地,游说两州发兵策应。不过我的意思,兖州军不要去打曹嶷,不如渡河威胁冀州腹地,对咱们的帮助更大。攻打或者起码牵绊曹嶷,还得靠徐州军。
也不知道温峤游说东莞郡守郗道徽,结果如何……邵续说我应该主动派人前去联络啊。
刘胤主动请命,前往徐州请援。邵续当即写下三封书信,分别送给东莞郡守郗鉴、辅威将军苏峻,以及徐州刺史卞壸,命刘胤随身携带,渡河南下。
……
邵续、刘胤等人,对于东莞郡内的情况都不甚了解——东莞目前处于一种非常特殊的政治环境之下。
首先在郗鉴的镇抚下,各县各乡都已然稳定,百姓重归田亩,商贾重抄旧业,境内坞堡也都表示顺服。然而郗鉴却唯独指挥不动公来山上的“公来营”,而且逐渐的,与苏峻之间嫌隙日深,矛盾日重。
苏峻原本对郗鉴还是很恭敬的,一则对方家世显赫,自己不过地方土豪出身,二来郗鉴是两千石的郡守,自己不过一营之督而已。不过因为曾经击破青州军,救过郗鉴的性命,苏子高多少有些恃恩自傲之意。其后长安下诏,以苏峻破敌之功,加号辅威将军,列第五品,与郗鉴持平,卞壸也行文允许苏峻在东莞、琅琊等郡国自筹兵马,以为徐州北方屏障,苏子高就此抖了起来,日益不把郗道徽放在眼中。
尤其苏峻这人胃口大,不怕一口吃个胖子,招兵旗一树,旬月间即得六七千众。他想完全按照裴该的练兵之法,将这些新兵与徐州老兵混编,尽快训练出一支可以纵横青、徐的强军出来,因此粮秣、物资,消耗量极大。但问题苏峻是不管民事的,即便在公来山上开辟了一些田地民屯(主要是士兵家属),终究杯水车薪,还得整天伸着手管别人索要。
那么问谁索要呢?武器装备找熊远要,粮秣自然找郗鉴要。可问题是即便去岁徐州大丰,郗道徽也没那么多粮食供应近万几乎职业化的“公来营”啊!郗鉴屡次规劝,说你控制一下兵数,或者裁减一些供应吧,苏峻完全不理。两人说得僵了,当郗鉴想要剿除郡内匪患的时候,行文苏峻,苏峻却借口训练未成,不肯发兵。
郗鉴没办法,只好以旧峄山众为底子,自己征募了三千多兵马。这一来苏峻就更怒了:你有钱有粮自己养兵,偏偏不肯给我?!干脆命士卒改扮盗匪,自家下山去抢……
第十九章 驱虎吞狼
刘胤字承胤,跟苏峻同乡,都是东莱掖县人,据称乃汉高祖庶长子齐悼惠王刘肥之后。此人相貌俊美,性情豁达,不但精通文事,还善交豪杰,名声颇为响亮。因此当“八王之乱”时,他逃往辽东避难,行经幽州,就受到王浚的挽留,表其为勃海太守,后升任冀州刺史。
刘承胤忠诚于国,故此前日才会劝说邵续反正,然而一个人的理念与行为,未必全然符合若契,甚至往往会背道而驰。比方说他这回请命南下往说徐州,其实心底真正的打算,就是觉得厌次难以久守,危城不可久居——我不如趁机逃去一个相对太平些的地方吧。
于是先到盖县,面见郗鉴,郗道徽满口答应,说我们正在积聚物资,寻机发兵;继而刘胤又上公来山,拜会苏峻,苏峻也盛情款待,说只要郡中把我索要的钱粮送达,我就提兵去打青州。看起来,使命可以顺利达成,按道理来说,刘胤可以把邵续写给卞壸的书信请郗鉴或者苏峻转交,自己回厌次去复命了,然而不,他宁可再跑数百里路,去开阳拜见卞望之。
——卞壸已在不久前将州治从淮阴北移到了琅琊国治开阳。
卞壸对刘胤自然也是很客气的,并且承诺,一旦钱粮物资调拨到位,便会遣苏峻率部北上,去攻青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