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鸿逵带领水军从福建来到南京,在国子监读书的郑森自然知道此事,前些天在郑鸿逵奉召入城觐见时,叔侄二人还见过一面。
城外江边自家的子弟兵正在和满鞑作战,郑森无心读书时刻关心着战场情形。
今日一早竟然听到了郑家水军兵败的消息,郑森大惊,连忙求见恩师钱谦益,钱谦益告诉郑森朝廷正在商议如何对付过江的清军,并且对郑鸿逵很是不满。
郑森便向钱谦益请求,要出城收拢溃兵,和清军激战以雪前耻。
城外的溃兵自然要安置,最好能够督促其重新回到战场继续为朝廷效力,而为了安全期间又不能开城让他们进入南京。郑森是郑芝龙的儿子,又是国子监的学生,由他出面安抚溃兵也是不错的选择。
钱谦益和首辅史可法商议之后,便给了郑森一个巡查使的临时官职,命出城收拢郑家溃兵。
郑森带着两个随从到了外城,从麒麟门出城,找到了这里。
现在郑森有了官方的身份,本身又是郑芝龙的儿子,廖敬和郭廷面面相觑之后,也只能肃然听命,把指挥权交到郑森手里。
郑森取得这一万多溃兵的指挥权之后,以廖敬和郭廷为左右两营统领,重新把这一万多溃兵编制为三个营,自己亲自带领中营,以陈辉周瑞为副将辅助自己。
同时郑森命人沿江去给郑鸿逵送信,让其带领船队速速回师南京。
编组好军队之后,郑森立刻带领军队向清兵发起了反击,在江边与绿营兵连场大战,最后不敌,只能驻扎在观音门外靠着城墙上的支援立下脚来。
听闻朝廷竟然委任郑森统领郑家军队,而且郑森正带领溃兵和清军激战,已经快要逃到镇江的郑鸿逵大惊,生怕郑森有失,连忙率领船队回师,在长江上与绿营水军发生连续的激战,双方互有胜负。
驻扎在观音门外的郑森部犹如一颗钉子牢牢钉在南京城外,让清军无比的难受。
三万余清军分布在南京城西北面的江边,距离南京城墙如此之近,可面对南京坚城却无可奈何。
想象中的势如破竹明军纷纷归降没有出现,兵不血刃进入南京更是笑话,因为现在南京城内的皇帝是崇祯,并非福王。
虽然随着清军渡江,使得南京城内人心浮动,可像另一个时空大规模投降的现象却并未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