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更便捷的是,三十万读书人里面相当一部分都是这些人,他们完全可以被争取过来,被萧如薰纳入自己的团队,然后通过土地改革掌握权力,同时成为传统士绅眼中的叛徒和逆贼,从而不得不依靠萧如薰的武力。
他们经过土改的历练加深对人民和地方的理解,从而具备成为一个基层办事官员的资格,少数优秀的还能更进一步跻身更高的职位,甚至进入中央。
这些人和举人进士之间的区别就是功名等级,对于做官,他们其实是一样的,没人天生就会做官,进士考中了还要做观政进士去实习,到了地方上被小吏耍的团团转的大有人在。
更别说那些考中举人就不往上去考的人,他们也没有任何从政经验,和穷秀才的区别就在于一个富有一个穷。
萧如薰让穷秀才们去操作土改,就是在观政,就是在实习,而且是更加直接彻底的实习,直接改头换面甚至是换脑一样的实习,实习成功之后,他们也是熟练的基层官僚了。
萧如薰不知道他们当中是否有人已经看出来了自己的用心,至少在眼下,他们当中的第一人谢禾都没有看出来这分投名状他已经缴纳给萧如薰了。
他们应该还沉浸在最初掌握权力的陶醉之中,并且愈发强烈的使用这份权力向那些士绅豪强动手,形成越来越激烈的对抗局面,如此,他们也将被牢牢绑上战车,再也没有下车的可能。
萧如薰要用这场土改行动培养可以在未来予以信任的文官队伍,区别于传统士绅的文官队伍。
传统士绅自然不会被杀光,相当一部分还会活下来,没有土地之后,掌握学识的他们必然会被接纳,甚至有些明智之士还会被纳入统治集团。
这些人和依靠土改起家的谢禾等人必然是水火不容的关系,这在未来还可以造成文官内部的分裂和对立,形成新老派别文官的斗争,有助于打压文官势力,甚至有助于瓦解儒家思想一家独大的局面。
萧如薰从来就不相信文人的节操,前宋和大明吃过的苦头犯过的错误,他绝对不会重蹈覆辙,这一次,无论如何也要将这个现状连根拔起。
在这一切都发展的如火如荼的同时,十月十日,萧如薰率大军进抵纸坊镇,距离武昌府不过半日路程而已。
大概是叶梦熊的安排,从接到信件以后,萧如薰就没有遇到任何抵抗,任何城池都老老实实的大开城门,萧如薰也约束军纪不允许军队乱来,派人入城安抚民众,发布北伐檄文,然后继续北上。
抵达纸坊镇之后,萧如薰下令大军停止前进,就地搜索船只,然后伐木造船,准备顺江而下前往南京。
到这个地方,应该已经不再需要打仗了,叶梦熊既然摆出了姿态,那么肯定是要谈谈的,若以谈判的方式可以解决武昌三镇的归属问题,自然比动兵打仗要好。
于是萧如薰派人前往武昌府向叶梦熊传递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