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页

原因有两个:

第一,周赫煊的作品确实很优秀,特别是学术专著,完全称得上超时代;

第二,这是中国人写的书,充满了神秘的异域风格。

别说是小说和学术著作,就连像《亚细亚的中国》这种科普读物,此时都能在法国畅销,辜鸿铭的作品更是再版了好几次。

这跟一战后法国人的心态也有些关系,堕落、反叛、颓靡、求新、荒唐、狂放……越新鲜越离奇的东西越好,《神女》、《狗官》被美国读者不屑一顾,但放在法国却正好对胃口。

说起来很好笑,伟大如罗曼·罗兰,他的作品此时在法国并不太受欢迎。

为啥?

因为太光明了,三观太正了,以至于被人批评为虚伪。

那么正经的书谁看啊,就要离经叛道,就要剑走偏锋才行。

此时法国人的思想状况,非常完美的诠释了“疯狂的20年代”,这属于狂放不羁的时代。

……

巴黎西郊,阿歇特出版社。

费弗尔、布洛赫两人,在秘书的带领下,来到小路易的办公室。

这位法国出版界大鳄虽然名为小路易,可年龄却一点不小,今年已经50多岁了。

“阿歇特先生,这是我的杂志样刊,希望贵社更够帮忙发行。”费弗尔开门见山地说出来意。

小路易叼着烟斗,问道:“请介绍一下你的杂志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