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应升也是见过好几次这种场合了,当看到大车上捧下军人的骨灰时,他和身边的同伴们都是赶紧低下了头。
悠扬的军号声中,包括孙敬亭在内的所有高层也是一样低头鞠躬。
在军人们的护卫下,捧着遗骨的军人迈着正步,在军旗之后走向放着大量遗骨的忠烈祠,在隔一段时间后,会举行大规模的公葬仪式来下葬。
现在家属们已经越来越多的放弃领回遗骨,遗骨就留在李庄的军人陵园,这应该是军人们的普遍愿望,希望死后能留在陵园,与阵亡的袍泽伙伴们朝夕相处。
等遗骨捧入军烈祠后,仪式结束,各个村头的人慢慢散去,然后车辆放行,大道上又恢复了车水马龙的景像。
人们还是在议论着,商团军人的身份和地位在这场简单的仪式里尽显无余。由于在大同大量征兵,几乎每个村庄都有商团军的军人,在人们的议论声中也没有什么不满,相反,很多人在羡慕着商团军人的待遇和优厚的抚恤制度。
可惜的就是近来已经不在大同招兵,估计这一两年内,军司会以加强骑兵为主,草原上的汉人和各个边镇擅长骑马的良家子,这才是招募的重点。
安置在大同的流民,多半人也是被放在各个工厂里或是当了佃农,也有相当的数量在军中效力,只是流民进入军中的时间还很短,存在感比较低。
人群渐渐散开,连议论声也少了很多,各人都有自己的事情,如果想当兵的话,在历次招募中那些青壮早就去报名了。
毕竟商团兵的待遇再好,抚恤再高,终究是要拿命来搏,对很多普通人来说,宁愿在家里多受一些辛苦,也不愿拿性命去冒险……其实这才是正常的人性,随着李庄附近生活条件的好转,愿意当兵的人应该还会持续减少,对这一点,张瀚早就有所认识了。
宋应升随着座车转弯进入广场的时候,只看到守备的军人和一些匆忙路过的小吏,还有往工场区和各个制造局方向过去的马车,然后就是一群两眼红肿的家属们还在往祠堂方向赶过去。
军政司会用最快的时间办好这些军人家属的抚恤手续,优厚的抚恤会尽快第一时间送到家属们的手上,这也是保持军队士气和战斗力的最佳的措施之一。
宋应升在广场前下车,然后慢慢一直向北走,距离他的目的地还有半里路左右的路程。
北方的各个制造局距离有五六里路,火器局最远,杂项局最近,宋应升原本的办公地点在杂项局,他应该坐另一辆马车往前四里路左右再下车。
今天他在这么近的距离下来,原因就是要去专利所。
一路上熟人很多,彼此都是一拱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