苇草青,苇草黄,生者死,死者烂,肥土壤,为下代做食粮。
……
可谓是道尽了这片土地的景象,孙享福到辽东,不仅是为了推广新作物,还想带领处于比较偏远地区的当地百姓,把这片区域开发出一部分来,只要有个三五百万亩,整个东夷都护府和黑水都护府的粮食需求,基本就稳了,多的话,就是经济创收了。
让他们其中一部分人定下来,脱离渔猎,实现富裕,很快,就会让更多的人明白,怎么才能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安定,安全,富裕。
毕竟,靠渔猎,危险性较高,还需要一定的运气,而且只能勉强维持他们的生存,并不能实现富裕。
中原地区的百姓,也是进入了农耕社会,才逐渐安定富裕起来的,然之后,就有了更多的时间精力,来思考人生哲理,产生出更先进的文明。
另外,东北的养殖业其实也非常的有搞头,比如貂,鹿,目前就有相当高的经济价值,即便是羊毛衣,棉衣在大唐盛行的现在,一张貂皮的价值也十分昂贵,尤其是完全没有破损的整张皮,在长安市面上,十贯八贯根本都买不到。
一户百姓,不需要养多,只需要养成十几只,那怕卖给商贩的价格会低一些,一年也能收入几十贯以上,比中原地区许多种地的百姓收入还要高的多。
更加别说全身均可入药的鹿,像孙享福这样的人,就时常会想念鹿茸,鹿鞭,这样的滋补品,谁叫家里女人多,需要夜夜操劳呢!
现在,大唐的富人群体,可是在日趋扩大,这类滋补的东西,市场自然也就会越来越大,以后,光靠野生的市场,肯定是难以满足,价格走高是必然,而想要满足市场,就得开发人工养殖。
这些方面,孙享福可以先从官方入手,做一些基础的养殖研究,然后,逐渐教会当地百姓。
延津城的民学课,很快就上了轨道,由于此前派往辽东地区的数百个农学生的技术支持,这边的许多百姓,都已经掌握了比较科学的整田方式。
而玉米,土豆,红薯,花生,辣椒之类的作物,种植起来并不难,孙享福,只是讲了几节课,便可以由农学生们分开来,向更多的百姓讲解种植方法,并且,带领他们开始实地种植。
四月中的时候,各种苗物,就已经开始发芽生长,百姓们在灌溉打理之余,也有了更多的时间,来听孙享福和农学生们讲课,由于他们讲课的时候,全部都是用汉语,那些赶过来听课的辽东各部少数民族百姓的汉语水平倒是有了不少的提高,当然,这也有带着安东军文工团的团员,在各个少数民族部落频繁表演歌舞的虞秀儿几女的功劳。
苏定方和上官仪,程名振,张俭几人,则一直在与各部有一定汉语水平,以及一些已经有相当耕种水平的百姓沟通,做着动员工作,只等秋黄时期到来,他们就将带着动员好的人手,一起前往三江平原,做初步开发工作,毕竟,夏草青青的时节,可不好烧草荡子,耕田。
与辽东的全民大进学不同,关中这边,已经比较富裕的百姓们,更加关心的是娱乐游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