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页

膳监司并非是朝廷衙门,只是皇家的一个产业机构,所以,武士彟即便是知道这些情况,也管不着,倒是把孙享福气着了。

“目光短浅之辈,我看他怎么把这两百万石大豆消耗掉。”

孙享福碎了一句,却也不在这个问题上纠结,又道,“如今,我在扬州的农庄想上马有关大豆的产业,要收一批大豆,您觉得,什么价格合适?”

“如果量大的话,老夫估计六十文一石都有人卖,要知道,只要朝廷的政令没有撤除,老夫明年还能让他们把田地里都种上大豆。”

这就是有政策的好处了,武士彟根本不怕四大家族在朝堂上面的弹劾,他来扬州来,就是专门来干这些事的。

而对于朝廷来说,扬州的大豆种多了可是一件大好事,大豆除了能做豆制品,还是养马的主料,大豆多了,价格也就降了,朝廷养马的成本也随之降下来了,同样的投入,能够供养更多的战马,骑兵,李世民自然是乐见的,所以,作为地主的淮南世家,现在只能闷着头把这苦果吃下。

“呵呵,六十文?太高了,如今好多地方的粮食价格都跳水了,只能卖到一百多文一石,现在,谁要是能买他们手上积压的大豆,谁就是他们的救星,在下觉得,这个价格还可以再压一压,不知道能否请应公帮忙,约他们几大家族的话事人出来谈谈。”

大唐的粮食到了贞观朝之后,就会呈阶梯式的下降,这与李世民的政治能力有关,在他的治下,吏治清明,而且,地多人少,也没有大的败仗,挨过了最初几年的艰难时刻,后面根本就没有人为吃饭这个事发愁了。

“这倒不是难事,明日午时,春江楼吧!”

武士彟怎么说也是扬州当权的长史,四大家族再怎么牛,也不敢不给他面子,只需要一个口信,那几家的人明日一准会到。

“另外,在下的农庄今后可能会有大量的船支出入,会建一个自用的码头,还请应公给个方便,允许他们建设。”

扬州水道纵横,城外的农庄自然也临水,但是码头关乎朝廷税收,可不是谁私人能随便建的,尤其是孙享福要建的这个码头往后的货物吞吐量可能会很大,提前跟武士彟打好招呼,也避免他离任后出什么状况。

“既然是自用码头,那在衙门报备之后,缴纳一定的费用就行。”武士彟点了点头,就是说这事他会帮忙办了。

一直这么给武士彟提要求,却不给他半分好处,孙享福都有点不好意思了,便道,“在下欲将扬州农庄的产出分一成给应公,不知应公愿意笑纳否?”

武士彟没说收,也没说不收,孙享福就当他是默认了,在扬州本土势力不可信,自己又全无根基的情况下,孙享福便只能更多的依赖武士彟了。

“对了,老夫此前可是为你招募了一些人手的,那些人可都养在老夫府中吃白饭呢!你可要见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