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城中,李休也一直关注着辽东的战局,虽然西南的吐蕃入侵,不过侯君集的大军已经出发,以唐军现在的战力,吐蕃几乎没有什么胜算,当然最主要的还是李世民的决心,他之所以派侯君集前去,而且还吩咐对方全歼来犯的吐蕃之敌,其实也有更深层次的打算。
大唐对高句丽的放血之策已经持续了多年,眼看着高句丽就要撑不下去了,另外高句丽内部也出现了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荣留王与大对卢泉盖苏文的矛盾。
泉盖苏文这个名字对于后世的人来说应该并不陌生,因为正是他阻挡了李世民灭掉高句丽,能够挡住李世民的兵锋,自然也不是什么等闲之辈,事实上他出身于高句丽贵族,父亲就是高句丽的大对卢,相当于大唐的宰相,而且还拥有兵权,可以说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泉盖苏文的父亲死后,他就继承了大对卢之位,不过荣留王登基后,却是想要高句丽内部,对于泉盖苏文这种手握实权的贵族,自然也极为痛恨,不过他想要对付泉盖苏文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对方背后有很多实权贵族支持,结果就造成了高句丽内部的分裂,虽然双方还没有闹到兵锋相对的程度,但明面上的较量却已经持续了数年。
可以说现在高句丽正处于内忧外患之中,实力也被大唐消弱到了极点,眼看着李世民就要收割高句丽这枚美味的果实了,却没想到西南的吐蕃竟然跳出来闹事,这让李世民如何不恨,所以他才会对侯君集下达了全歼的命令,为的就是给吐蕃一个狠狠的教训,至少也要让对方老实几年,免得在自己攻打高句丽时,西南再出什么事情。
正是在上面这种背景下,李世民对侯君集的大军也是下了血本,特别是火器几乎是敞开了供应,因为西南多山,不利于唐军的骑兵冲锋,有了火器,倒是可以弥补唐军在战力上的损失,而吐蕃人几乎是一群没开化的原始人,只要侯君集不是特别的蠢,就几乎不用担心战败的事。
今年苏定方在辽东的战事虽然有些波折,但大体上还是十分顺利的,眼看着天气一天天变冷,辽东那边的战事也进行到了尾声,不过也就在这时,苏定方却忽然有一个十万火急的消息送到长安。
第1065章 泉盖苏文的政变
“荣留王死了,而且还是被泉盖苏文给杀死的!”李休听到这个消息时,也不由得露出震惊的表情,虽然他知道荣留王和泉盖苏文之间有矛盾,但双方的实力都不差,谁也奈何不了谁,却没想到对方竟然就这么轻易的被泉盖苏文给干掉了。
其实李休对高句丽的历史了解的太少,他并不知道在原来的历史上,荣留王就是死在泉盖苏文的手上,而且还死的特别惨,据说是泉盖苏文亲手杀死了荣留王并且分尸,可怜荣留王死后连个全尸都没有落下。
苏定方送来的情报十分详细,上面讲述了荣留王与泉盖苏文之间的争斗原因,以及荣留王被杀死的经过,这让李休也才了解到这桩高句丽内部的政变。
其实在这几年里,荣留王对泉盖苏文的防备一直没有减少,甚至一直打压着泉盖苏文,虽然泉盖苏文手中掌握着不少军队,但他毕竟是臣子,所以在这两年里,他也慢慢的落到了下风,很多原来依附他的贵族,也慢慢的转投向荣留王,可以说不如意外的话,几年后泉盖苏文必定难逃一死。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自从前几年大唐派苏定方一直骚扰高句丽的边境,刚开始高句丽人还拼命的求和,但是大唐根本不理会,于是为了自保,荣留王就开始在国境内修建一条与长城类似的防线,毕竟他也知道随着自己国力的衰弱,迟早有一天会迎来大唐全力进攻,所以他才修筑了这么一条防线,希望日后可以挡住大唐的进攻。
今年苏定方再次攻进高句丽,烧掉了无数宝贵的粮食,这让荣留王也大为震怒,不过他也借着这个机会,再次提出要求加快国内防线的修建,并且还命令泉盖苏文亲自去监督,其实就是找理由将泉盖苏文调离高句丽的权力核心,从而达到消弱对方实力的效果。
面对荣留王的调令,泉盖苏文表面上答应,但其实心中已经有了反叛之心,于是他借着自己离开平壤的机会,请求荣留王为自己送行,说来荣留王也是太大意了,估计是不想落一个迫害重臣的名声,结果他自己虽然没去,但却将朝中的大臣都派了过去,让这些人代自己为泉盖苏文送行,这也说明荣留王对泉盖苏文也并不是完全没有防备。
不过让荣留王万万没想到的是,泉盖苏文却比他想像的要心狠手辣得多,在那些大臣为他送行时,泉盖苏文盛情邀请这些人巡视自己的军队,并且还在军中设宴款待这些大臣,却没想到酒才喝到一半,旁边的伏兵就杀了出来,一百多名高句丽大臣,全都死于泉盖苏文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