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页

聪明人与聪明人说话,彼此省力。刘守有最早拉住范进,是想用他做枪,攻击冯保,借这个机会出来与冯保讨价还价,给锦衣卫多争取一些权力,顺带不要让东厂盯着锦衣卫咬。毕竟这一案里,肯定会牵连到锦衣卫的一些人,里面还有刘守有的亲信,能保自然就得保下来。

范进拒绝他之后所说的话,却是提供了另外一种可能,那就是改谈判为全面合作,大家利益均沾。

首先就是蛋糕做大,把朱国臣这一案不但做成铁案,更要做成大案。京师这种地方虽然环境好,但是恶性案件同样也不在少数,有不少悬而未决的案子挂在那,基本都是没法子破的。范进这话,就是告诉刘守有,可以把一些这样的案子丢给朱世臣背锅。反正他们是要死的,多承认几个案子没什么关系,自己也不会追究,这算是卖个交情给刘。

再者,这伙人犯的恶性案件越多,抓捕他们的功劳就越大,原本一个杀人案,即使杀了皇亲,也就是那么点功劳。东厂拿了大头,其他人就是喝口汤的份。可是现在把这个案子做大,那就是见者有份,人人有功,没人会白受累。冯保虽然霸道,但并不混账,这种交情没理由不卖。

再次就是利益。把朱世臣控制的生意纳入官府控制,实际就是纳入厂卫控制。毕竟做这种城狐社鼠生意,谁也不如厂卫来的拿手。其组织成员本就是穿了制服的泼皮,还有大批力士军余等编外人员,他们没有俸禄,全靠黑钱收入养活自己。有这些店面在手里,就可以保证一部分部下有所收入。谁能给部下带来收入,谁在卫里的话语权自然就大,做头领做的也就稳当。

至于在锦衣内部整肃,其实这是范进给刘守有点出的一个方案,他一个文官子弟掌卫,难免根基不稳。拿朱国臣做篇文章,把那些刺头收拾几个,平日不服管教无法无天的杀几个祭旗,刘守有对锦衣卫的控制力,就能上一个台阶。

原本对于范进,刘守有只当他是个才子,能写话本,能做幼学琼林,是士林才子,心里对他很满意。可是现在一番对答下来,他却在心里给范进重新定位,把他从才子,转而看做官场上值得敬佩和提防的同僚。眼下大家没有利害冲突,又不在一个部门里,倒是不用担心他害自己。不过这样一个人要是与自己为敌……恐怕也不是一件好受的事。

刘守有知道,朱世臣现在正在逐渐转做正行,手上有几家店铺,若是换成银子,也颇值几文。他试探着问道:“范公子,这做生意的事,官府中人总是差一些。范公子可有合适的人选推荐?”

范进摇头道:“在下一个广东人,哪里会认识京师里善于经商的?刘金吾说笑了。不过学生这里,倒也有个麻烦,大金吾若能仗义出手,学生感激不尽。”

第三百章 牵着鼻子走

紫禁城,乾清宫内。

少年天子望着眼前的奏章,脸上带着几分怒容。

他的知识已经可以看明白奏章内容,不需要再像过去一样得老师在一旁讲解才知道奏章里到底说了什么东西。可是能看懂是一回事,是否能处理就是另一回事。他私下里偷偷拿过几份已批复的奏章来看过,对于上面的军政大事,其实还是一无所知,不知道是该同意还是该驳斥,甚至不知道谁说的更有道理。还有几份都察院上的弹劾奏章,在他看来,这些奏章把人说的那么坏,自然是要法办才对,可是再看所弹劾之人的名姓,不是一省大吏,就是朝中部堂大员。找到这些人叙功时的文字来看,又觉得个个都是岳飞般的忠良,动了谁都不大对劲。

以万历当下的能力,还不足以应付一个国家的正常运作,更别说像一个合格官僚那样对事物做出明确剖析,看出奏章后隐藏的真意。他亦有自知之明,知道现在还不是自己施展手脚的机会,万事听张居正安排就是。只是这次的奏章相对而言,没有那么多讲究,所提到的事,也比较简单,让他认为自己的能力也可以处理。更重要的是,这奏章是放到自己面前,而不是送给张居正的。

锦衣卫有权直奏君前,不经过通政司。但是刘守有很少使用这个权力,第一,锦衣卫压根不怎么上奏。第二,偶尔有奏章也是交给张居正不交给皇帝,万历对此也很理解,毕竟自己看不懂,给自己也没用。可是这次刘守有破天荒把奏章送到自己手里而不是相父,这让皇帝非常兴奋,也因此对这份奏章格外重视。

除了锦衣卫,东厂也上了一份相对正式的公文。比起锦衣卫,东厂的优势在于提督太监就是宫中大珰,陪在皇帝身边,找个机会就能把想说的事说了。冯保一般而言不向皇帝汇报什么,至于上这么详细的文书,更是第一次。比起锦衣卫的奏章,这份详细的报告更让皇帝兴奋,冯大伴的人上这么一份东西,不就说明在他眼里,已经把自己当成个主人看待,必须小心应付,而不再是当成小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