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现有的技术条件,这批刺刀仿制于我军的56式军刺,刀身全长38厘米,刃长32厘米,后侧有6厘米长的木柄,可以塞入燧发枪的枪管,然后绞紧护扣,就完成了对刺刀的固定。
把刺刀嵌套在枪管上并非不能实现,但每支枪的成本就会大幅增加,刺刀的稳固性还会受到影响,修械所几次试验,效果都不太理想,后来报经汪克凡同意,干脆把刺刀的刀柄塞进枪管,大幅降低了技术难度和制造成本,把装上刺刀的燧发枪变成了一支具有实战作用的长枪。
过于超越时代没有意义,楚军仿制的这种燧发枪属于前装滑膛枪,如果战斗进入肉搏阶段,士兵来回挥舞枪支与敌人搏斗,里面的火药子弹都会掉出枪膛,根本没有再次开枪的可能,所以把枪管堵死,也不会影响战斗。
汪克凡发挥了一点小小的恶趣味,把这种刺刀也命名为五六式军刺,外形和正品的56式非常相似,三棱形的刀身坚固而结实,弥补了这个年代材料工艺的不足,非但刺刀不易折断,而且一捅一个洞,伤口很难包扎愈合。
这种刺刀上面还有三道深深的血槽,刺入人体后可以迅速引入空气,形成大量的泡沫阻塞血管,哪怕没有刺中要害,只要深度达到8左右就能让敌人即刻毙命,而且可以消除体腔内的负压,非常轻松地把刺刀拔出来,是非常实用的杀人利器。
(56式刺刀刺入人体后,在很短的时间内通过血槽引入空气,会在血管里形成空气栓子,堵住脑部血管而产生循环障碍,进而造成脑组织缺氧,然后迅速死亡,嗯,基本就是这么个道理……我为此专门找人请教了一下,56式刺刀不用刺中心脏,随便刺中一个地方都很难能活下来,挨上动脉就是大出血,肚子会内出血,肺部直接死翘翘,而且连头盖骨都能刺穿,是非常恐怖的武器。)
把刺刀装好之后,汪克凡试着来了几个标准的刺杀动作,心里涌起一股熟悉的亲切感觉,有他这个行家作指导,楚军很快就能掌握标准的拼刺技术。唯一美中不足的,这种燧发枪还是太重了,使用起来不太灵活,有些动作产生了变形。
“还需要改进,一定要充分发挥刺刀的威力……”
不管火绳枪还是燧发枪,都是一种射程近、射速低的武器,一般很难避免进入白刃战,所以必须有长枪兵加以保护,给燧发枪装上刺刀后,火枪兵同时也变成了一个长矛兵,在白刃战里有了自我保护的能力,战法和战术都变得更加灵活,更加先进。
在以往的战斗中,楚军的列阵都非常复杂,前面是火炮等重武器,后面是火枪和弓箭手,中间还要掺杂长枪兵和盾牌手等冷兵器,层层叠叠,组成不同的阵势,配合起来非常吃力,作战效能不高。如果楚军士兵都配备装有刺刀的燧发枪,就能以简单的三列横队或者两列横队作战,士兵以立姿或跪姿齐射,需要迂回机动的时候说走就走,能够很快运动到最佳作战位置,对敌人的薄弱处发起攻击。
任何一个稍有军事常识的人都知道,机动性是决定战斗胜负的关键因素之一,而刺刀的发明改变了原有的战术,为提高楚军的机动性提供了可能……
人群之中,王景正在对大家一一解答。
“这种燧发枪可以打到一百步以外,七十步当然不在话下,但准头要差了很多,七十步就比六十步差了三成,所以第一轮射击最好放在六十步的距离上。”
“修械所正在进行标准化生产改造,一个月只能造七十几支燧发枪,什么时候能配发到岳州营,这就不是我管的事情了。”
“燧发枪一样怕潮怕水,但终归不用明火,所以比鸟铳好伺候一些,下雨的时候遮挡一下,一样可以开枪的。”
随着他的解答,众将或者欣喜,或者失望,神情不一而足,六十步的射程可以满意,下雨天也有一定的战斗力,更是意外之喜,但一个月只能生产七十几支燧发枪,却远远低于大家的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