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应理是在明朝的传教士,王彦在广东时就与他熟悉。王彦以允许传教和资助他建造一座教堂为条件,让柏应理帮助招募一批葡萄牙人,为大明铸造火器,后来又让他同黄宗羲一起,翻译了不少西方书籍,同时也将大明的书籍翻译成了拉丁文和法语。
他在对中国典籍的翻译过程中,对于中国的文化产生了更为浓厚的兴趣,特别是对理学的诸多关点十分赞同。但对于王彦推崇的心学却比较反感。
这是由他的立场来决定的,他是耶稣会的传教士,所以首先必须对教宗足够忠诚。因此他们在西方宗教改革中站在教皇一边,很多都是苦修士,反对新教徒的宗教改革。
西方的宗教改革中,提出人人都可以通多信仰来与上帝交流,不需要教会这个中间媒介,而心学提出不需要理学家提出的条条框框,向自己内心求圣,这都是一个去中间化的改革和思想解放。
柏应理作为教宗的忠实信徒,天主教会的传教士,他对于心学自然不喜,反而狠看重理学中“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
朱夫子说,“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他可以将“存天理”解释为上帝定下的,教导的,而“灭人欲”,就是去恶,克己省身,这很符合一个苦修士的价值观。
另外理学中认为“三纲五常”是永恒不变的“天理”,“君臣有君臣之礼,父子有父子之礼;父安父之分,子安子之分,君安君之分,臣安臣之分。”也受到了柏应理的认可。因为教会本身就是个等级森严的组织,教皇更是说一不二,待主发声的存在。
王彦对这位传教士的信仰和思想,并不感兴趣,他内心有自己所信仰的思想,他只在意这些西人的技艺。
文明包括很多方面,思想、人文、科技、艺术、天文、地理等等。每个文明在这些方面,长短不一,像玛雅人的天文和历法发达到令人惊叹的地步,但是却连个车轮都没发明出来,西方的文明在这些方面也是有长有短,而他们让王彦感兴趣的长处只有科技而已。
第1234章 “天圆地方,中国居中”的世界观崩塌(下)
为了奖励柏应理,王彦破格给他授予了一个工部侍郎的官衔,他听见王彦的声音,于是走到地图边上,先给王彦行礼,然后说道:“监国大人,诸位同僚,这里就是荷兰,而这里则是西班牙!”
柏应理在大明待了多年,汉话说的与明人一样,只是带点广东口音,众人听起来并不费劲。
见他指了两块地,都离明朝极远,几乎是地图上北京到广州的几倍距离,众人心头不惊一震。
这种距离的震撼,王彦当初去澳门时,就体验过一次,今天他依然惊叹,特别是他就站在地图的中央,那种感觉如同置身版图之中,很是微妙。
王彦当即挥手说道:“来人,涂出来!诸位也近前观看!”
他一声令下,便见有几名画师,提着用木桶装着的染料,用婴儿手臂粗的毛笔,沾了染料之后,按着柏应理的指示,先将西班牙的位置涂成了猩红色,又将荷兰涂成了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