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4页

“贤弟,官府这次来人不少,还带着军队,怕是不好应付啊。”

“世兄请放心,族中已有成算,就等着他们来自取其辱了。”

与顾枢说话之人,乃是东林党另一位创始人高攀龙的侄孙,其父高世泰是如今高家的长辈,这些年都在极力的想要赎回高家转售出去的那片高攀龙旧宅的宅基地,此番不光是顾家相请,那户陈家也与顾家约好,只要能够抵制住此番官府的清丈田亩,情愿将宅基地卖与高世泰,此番高家得了消息,明白轻重,自是要过来助上一臂之力。

工作队连同驻军和卫队,足足两百来人之多,为的就是应付士绅抵制。可是此时此刻,就为了这一片不甚大的田亩,顾家把各处的家奴、佃户都找了来,高家和另外两户相熟的士绅也带了人来,乌央乌央的那一大片,从哪个位置看都是在千人以上。

官道被堵,未免爆发不必要的军民冲突,军队不再继续环绕护卫前进,而是跟在了工作队的后面,任由工作队的那些穿着官袍的文官上前劝解。

几个文官带着衙役上前,看了看对面的人马,又看了看自家的阵势,顾枢自觉着胆气又足了几分,与前来相助的那几家一同过去谈判,甚至面对为首文官的问责也是从容应答。

“回朱道台的话,本地百姓俱是良善,可是风闻官府贪污常平仓存粮,为应对检查而要加收税赋,特特前来。学生顾枢,天启元年举人,与几位好友风闻此事,义愤填膺之下便匆匆赶来,一是为百姓伸张正义,二也是免得百姓与官府闹出不必要的冲突。”

顾枢一言,首先用百姓的名义给官府扣了一顶贪污腐败的帽子,随即又在官府面前把他们摘清楚了,到了最后,又是要伸张正义,又是要避免冲突,软硬兼施,称得上是一个滴水不漏。

工作队为首的官员,叫做朱维宁,正是苏松常镇四府的屯田道,平日里与军屯、民户以及士绅打交道多了。对于这等场面,早有预料。

此时此刻,只见他微微一笑,也不与顾枢等人解释,直接从身后的随从手里接过了一个铁皮喇叭,作势欲喊。

“道台这是什么意思,是信不过我等读书人吗?”

朱维宁拿起了铁皮喇叭,顾枢等人自是明白,此人这是要越过他们这些士绅直接与百姓对话。百姓之中,多有顾家的家奴和佃户,但更多的还是被鼓动来的普通百姓,若是不能隔绝官府与百姓之间的沟通渠道,那么士绅的话语权就会大为打折的了。

“顾兄是东林先生的孙子,本官也是有所耳闻的。顾家是无锡大户,顾兄刚才言之凿凿,说是从百姓口中听来的贪渎之事,可对此本官却没有听说。未免以讹传讹,有辱各位兄台的清名,本官亲自与百姓们问个清楚。”

此言一出,众人看向那屯田道的目光具有不同。这厮显然不是个菜鸟,与士绅打交道的经验不少,眼见于此,高家来人与顾枢附耳言道,倒是让顾枢松了一口大气。

“贤弟,这不是鞑子的官儿,没有‘民告官,如子杀父,先坐笞五十,虽胜亦判徙二千里’的说法。且让他问,届时找一佃户,给些银子死咬着此事出来告官。民告官总要回城审理吧,莫忘了,咱们只要今天能把工作队赶回城里,就算是先胜得点,官府再想下乡就没那么容易了。”

清以前,如高家来人所言及的大清律例是从未有过的,明初之时,朱元璋甚至鼓励百姓告官,以杜绝地方官腐败。等到了大清朝,什么民告官要先打一顿,胜了也要充军两千里,什么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什么千里做官只为财就都开始大行其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