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世基很清楚圣上为何急于和突厥始毕可汗会面,在剿匪关键时刻,大隋北方边境必须保持稳定,之前,圣上派崔君肃出使突厥,联系双方会面之事,但突厥却始终寻找借口拖延,直到现在才终于有确切消息。
“微臣完全赞同陛下北归决定,我们确实需要时间准备,突厥事关重大,改变计划很正常。”
虞世基的同意让杨广很是欣慰,有虞世基支持,那么其他大臣也未必会坚持反对了,这时,虞世基把话题转到了东海郡,他笑道:“既然孟海公愿意接受朝廷招安,陛下打算怎么安置他?”
“朕打算封他为东海太守,加东海侯,不过军权不给他,这也算是厚待了。”
“陛下圣明!那么陛下考虑过孙宣雅怎么处置吗?”虞世基很自然地把话题转到了孙宣雅身上。
杨广冷冷哼了一声,“朕给他机会,但他却不领情,既然他现在落在朕的手上,朕就不会轻饶他了,朕会公开处斩他,以儆天下乱匪!”
虞世基吓了一跳,若孙宣雅死了,两千两即将到手的黄金可就飞了,他连忙笑道:“陛下若杀他,高士达、窦建德等人恐怕就不会再投降朝廷了,其实微臣倒觉得陛下应该宽严相济,或许对受降其他乱匪更有效果。”
“怎么个宽严相济?”杨广问道。
“陛下应该下发诏书,历数孙宣雅的罪恶,说他罪该当斩,但在严厉的同时,又提到他没有为虐平民,最终助朝廷大军斩杀孟让,略有善行,所以可免死罪,杖一百,流放三千里……”
虞世基摸透了杨广的心思,他见杨广沉吟不语,便知道他杀心已经动摇,虞世基又用他巧舌如簧般的话语劝说杨广,“陛下,乱匪都以为必死无疑,所以杀并没有意义,关键是不杀,让他们善待民众可以免死,让他们明白立功赎罪也可以不杀,这样可以保护平民,让无辜民众也能泽被圣恩,同时也可以挑起乱匪间的不信任,这种不杀要比杀更有意义得多,请陛下三思。”
杨广被他说服了,点了点头,“爱卿说得对,不杀比杀更有意义,朕就依爱卿之言,杖一百,流放辽东,并告之天下!”
虞世基暗暗欢喜,他又问道:“陛下打算怎么奖励张须陀和张铉的军功呢?”
杨广沉思片刻道:“朕还没有完全考虑好,不过朕不放心杨庆,决定还是让张须陀继续剿灭瓦岗乱匪,至于张铉,宣他进京后听封,朕需要好好考虑下一步的剿匪计划。”
……
时间已经渐渐到了六月初,天气异常炎热,尤其在黄河边,炽热的阳光里混合中大量水汽,使人感到愈加闷热难耐。
张铉回到北海郡后不久便来到寿光县视察船场的恢复进度,在官府的全力支持下,寿光船场已经招募了第一批三百余名船匠,建造了不少房舍,虽然和全盛时期的数千名船匠不能相比,但造船场已经开始运转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