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门车站,绰号老乡亲的京剧名伶孙菊仙,一边走,一边将一把把大洋钱朝天上乱丢。叮当做响的银洋滚的到处都是,惹的路人纷纷驻足。见孙菊仙没有拣拾的意思,开始试着拣起离自己最近的银元。再后来就变的更大胆,开始主动去拿,最后变成了争抢,互相推搡、漫骂,乃至互殴。
孙菊仙的跟包急的满头大汗“老板……老板,您这是干什么啊?这可是大洋钱。您哪怕跟人有气,也犯不上跟大洋置气啊。”
“小子,你懂个什么。我从前金那时候,就在老佛爷面前当供奉。打那个时候起,我唱戏就只挣包银,没挣过银元。这叫什么玩意?能跟元宝比?再说了,过去这上头印个乱臣贼子,我也就忍了,可是现在曹操眼看着就要变王莽,我还能拿着它?我嫌寒碜!到时候他自己遗臭万年,我也得跟着他挨骂,我挨不着!孙老爷子,不伺候他了。这大脑袋谁爱要谁要,我反正是不要了。跟我回山东,别害怕,有赵冠帅在,不怕没有好日子过。”
第六百九十七章 好日子
对山东的百姓来说,眼下,倒是真不至于为日子太担忧。虽然打了一场大仗,但是普通人的生活,并未因此就变的糟糕。整场战争的开支,实际是由山东省正府承担,并未转移到普通人身上。
即使身处交战区域的百姓,只要没被东洋人找到,身家性命还在,生计就不会变的多艰难。被毁坏的房屋,由山东省正府给款补偿,享受长达半年的救济粮款,同时免去三年田租。
由于这一带的大部分土地属于赵冠侯家属,这些命令得以顺利地推行,由于大批复员军人担任村干部,也能保证命令顺利实行下去,不至于在基层打折扣或是能阳奉阴违。
如果不是山东之前细化了户籍管理制度,在这种福利吸引下,怕是会有很多人会把自己的户口改在胶东,去享受优惠政策。另外一些拒绝转移者,大多受害,其名下的田地,也可以空出来,分给了这些服从命令的百姓。
原本住在胶东的中产阶级或是富人,其损失的财产,在搬迁之前已经做好登记,损坏的部分照价给付。包括工厂的迁移费用,也是山东正府报销。整场山东与扶桑的战争,没有占用过多民力,战后的重建,反倒刺激了市场,一部分百姓反而可以享受到因战争带来的实惠。
除此以外,山东方面又有一项能为百姓创收的新项目出现:给洋人当长工。
到泰西从事一至五年不等的工作,每月即可得到八块大洋的酬劳。这在眼下,绝对可以算做巨款。虽然对于出洋工作,且是战区,有不少人心存抵触,但是愿意用命换钱的人从来不缺。山东又吸纳了大批难民,邻省的青壮也愿意来山东找机会。是以,山东的就业压力始终很大,一月八块钱的大洋,足以让大批外省来山东谋生者心动。
不同于招到工人,塞上船,然后什么都不管的卖猪仔模式。经过与阿、卡两国交涉,山东在海外专门设立了劳工派遣局,由在山东办警务的王松担任总办,一干留学生担任协办。在中国本土和泰西,都有派遣局的分支机构,既可以对工人进行统一管理,也可以帮助工人维权。
山东虽然没有什么理想,或是主义之类的东西感召,但是宽松的正策加发达的经济,外加对知识分子的优待,足以吸引大批读书人来投。何况,还有一个恋爱自有,婚姻自主的优待,大批不想被包办婚姻的念书人,都把山东当做了桃花源。
这些人中,又以文科学生占了多数。他们搞工业未必在行,但是办交涉,或是管理文牍,都不成问题。派遣局的成立,给不少学生,尤其是懂洋文,能与洋人交涉的学生制造了就业机会。
这批人中,大多有留学背景,对于海外并不陌生。由他们草拟的劳工权益保护合同,里面保障工人权益的条款,比起在国内,可能更好一些,加上背后有山东官方背书,出洋工作,也并非是鬼门关。
比起地主家的长工,海外工作的收入更高,至于辛苦和危险……当兵的一样要去拼命挨炮弹。不管怎么说,当工人总比当兵安全的多,收入又未必少多少。洋人包吃包住包服装,去海外搏一搏,能给家里赚回数百块大洋的家当,已经值得很多人赌上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