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0页

二条康道这一行人刚刚踏足到长州藩内,就很快被四处巡视搜索的藩军给发现了行迹,不过二条康道到现在也没必要再隐藏自己了,他没有和之前一样逃亡,而是大大方方地站到了这群人面前,然后道出了自己的身份。

他这样的举动,不出意料地让这些藩军产生了骚动,然后这群人马上就扣住了他,接着押着他前往了长州藩的藩城。

当毛利秀就听到了部下们报告过来的消息,朝廷的右府大人居然亲临本藩的时候,他也和其他人一样震动。

法皇和天皇以及朝廷的人逃出京都的事情他都是知道的,他只是没有想到,他们居然这么快就找上了自己的门。

他原本还算年轻,而且因为和叔叔毛利秀元争权的缘故,对治理藩政并没有太多的经验,所以碰到大事的时候,难免心里会有些动摇。而自从大汉登陆、打进九州之后,他发现自己骤然就面临了风口浪尖,宛如是惊涛骇浪中的一叶扁舟似的,在激荡的时势当中飘摇不定,一个不慎恐怕就会有倾覆的风险。

幸亏毛利家底蕴深厚,在毛利辉元时代就已经遗留下来了一大批家臣武将,他们经验丰富,而且还算是团结,所以大家群策群力,总算能制定出策略,也让毛利秀就可以稍稍放心。

这些家臣不仅治政方面经验丰富,而且还有一个其他的共同点——那就是对幕府心中充满了怨恨。这种怨恨,不光是来自于毛利家和德川家的世代仇恨,还来自于本身的利益。

在毛利家拥有一百二十万石领地的辉煌时代,这些家臣大多待遇丰厚有些人甚至还有自己的领地,而到了被幕府削减为三十七万石领地的没落时代,因为藩内财政的困窘,他们的薪俸被削减了大半,日子过得痛苦不堪。

而藩内的那些低级武士,在生存原来的逼迫下,甚至有不少已经退化成了半兵半农的武装农民,藩内的军力同战国时代再也无法同日而语。

面对这样的现状,他们自然都对幕府愤愤不平。如果平常没有机会,这种忿恨还可以深藏在心中,可是在大汉打过来、眼看就要天下大乱的今天,大多数人就动起了心思了。

在大汉打过来的头天,毛利家就收到了消息,然后开始一边动员藩内军队,一边静待观望局势,评估之后的形势发展。

出乎他们意料的是,大汉在九州攻伐之顺利,超出了他们的想象,竟然短短几天内就击溃了幕府在九州的军事力量,而且十几天的时间就扫荡了九州全境。更令他们出乎意料的是,岛上的那些藩主们,居然那么快就投降了大汉,尤其是岛津家,看上去在大汉打过来之前就已经和他们取得了默契。

形势的快速发展,让毛利秀就和他的家臣们既惊惧又欢喜,惊惧的是害怕大汉把自己也当成敌人、怕自己挡不住大汉军队的进攻;喜的是大汉看上去只是针对幕府,只要本藩和大汉合作就可以幸免于难、同时还能顺便对幕府出一口气。

藩内没有人想要为了保住德川家的天下去和大汉决一死战,大家的公议是就算大汉不接受和本藩和议,也绝不做玉石俱焚的举动,大不了就往北逃。

毛利秀就和他的家臣们在连续多天的紧急会议之后做出了一系列做出决定,下令家中的一位重臣毛利元信前去九州,并且通过他与大汉建立联系,并且摸清楚大汉对毛利家的态度;同时下令藩内开始完全戒严,暂时不允许任何人北逃,以便观望形势尽快做出最后的选择。

毛利元信不负众望,很快就和大汉的军队联系上了,并且和大汉的使臣也见了面,他带回来的消息十分令人振奋——只要毛利家能够与大汉进行合作,顺服于大汉天子,那么在战后大汉就愿意确认毛利家在数十年前的领地,也就是恢复那一百二十万石领地。

这个消息不得不说让毛利秀就和藩中重臣们全体欢呼雀跃,他们当即就放弃了北逃的打算,准备尽快倒想大汉——反正根据毛利元信提供的情报,岛津家和立花家他们已经投降了大汉并且接受大汉军队的调遣,就算要背骂名,也不用他们一家来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