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耐着性子,道:“你不是重阳节要登高赏宴么,何不借此机会,和天下士子见个面,让他们知道你求贤若渴呢?”
他不愿再引导着说话,直接便将主意说了出来,道:“父皇这就下一道旨意,让所有去礼部报备的考生,都写一首诗出来,说是给你看的,这样一来就等于所有的士子投了你的行卷,求你这个太子做他们的知己,待到重阳节时,你便邀考生赴宴,开一场诗会,让考生们互相品评,治儿你来做仲裁!”
李治露出微笑,道:“那岂不是大考之前,儿臣先来了场小考?”
李世民拍了拍他,道:“是啊,这可比考生们去求别人当知己,要强得多了!”
看着儿子,他又道:“到时你再拿出这首轻舟已过万重山来,告诉大家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你是在找这首诗的作者,这诗的作者必会对你感激涕零,这个却也不去说他,而是其他的士子,会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
李治低下头略微的思索了下,脸上登现喜色,抬头道:“士子们必会说儿臣大费周章的寻求人才,是尊重士子的表现,就算找的那个不是自己,也同样会感激儿臣,说儿臣会是一代……一个好太子!”
李世哈哈大笑,拍着李治的肩膀,道:“治儿尚末登基,便得天下士子的爱戴,实为一大幸事啊,吾儿必为明君!”
父子两个说笑几句,便开始用膳。膳后,李治告退,回了自己的东宫。
李世民又看了看诗稿,叫过史忠臣,道:“你去把那首写在酒楼上的诗涂了,这几日再多往礼部走,看一下考生们的报备。一定要把写这诗的人找出来,朕要做到心中有数!”
史忠臣忙答应一声,问道:“那找到这个人后呢?”
李世民道:“假装不知道,你可以暗中考察一下这人的品行,是否可堪大用。还有,这事尽量少些人知道,否则大家都知道了,那太子还开什么诗会,又如何得到天下士子的爱戴!”
“是,老奴明白!”史忠臣答应道,忍不住又道:“皇上,您疼爱太子之情,就连老奴都感动得……不知该说什么才好了!”
李世民不听他的马屁,摆手道:“去办事吧!”
史忠臣倒退出了大殿,当即赶向礼部,去传旨了。
李世民的帝王之术,用在别人身上,那是相当地好使,可用在王平安的身上,就不太灵光了。他千算万算,就是少算了一点,这两首诗的作者是同一个人,而这个人正在为考哪科,而犹豫不决呢!
一连想了好几天,王平安干脆就不想了,反正离开科还有好长一段时间,现在着什么急啊!别人着急,是因为这科不成,只能回家等下一科,再没后路,而自己的后路宽着呢,比朱雀大街还要宽,干嘛着急去报备,没这个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