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7页

“您请看,这里面说造火药用银七万两,火药的配料无非是硫磺,木炭。芒硝三者,其中木炭极为便宜,而硫磺在山东有矿产,顺着运河而来,花不了多少。”

魏忠贤点点头:“没错,这个咱家问过,火药最贵的就是芒硝,这里面芒硝的价格占了七成,有什么问题?”

“问题大了,九千岁。我记得在两年前安东王进献一法,是从老旧的厕所和马棚收集旧土,放在锅里熬制,就能得到优质芒硝。京城百万人口,厕所何其之多,根本花费不了多少钱。这七万两银子,其中至少被人贪墨了五万,而最后制造的火药也未必能用,此事不能不详查!”

魏广微所举的还只是一个例子。对于社会的进步,京城的这些官老爷总是慢了一步,就连魏忠贤也不例外。

听到之后,这才恍然大悟。

明军有专门的匠户。负责制造各种武器军需,这些匠户在地方,则归属卫所的军器司,在中枢。则是归五军都督府管理。

随着文官势力膨胀,五军都督府几乎成了空壳子,权力都归了兵部。但是军器制造这种事情文官老爷是不愿意管的,自然就落入了勋贵的手中。

大明家大业大,每年更新军备就要几十万两,尤其是自从辽东出了乱子以来,军费开支越来越多,采购的军械也越来越多,自然其中的贪墨也就越多,俨然成了摇钱树。

关于这些,魏忠贤也知道一点,可是勋贵毕竟实力雄厚,盘根错节,牵一发动全身,贵为九千岁也不敢轻易下手。

可是眼下的局面不成了,百官揪住银子不放,还有张恪在一旁虎视眈眈,再加上天启病重,改朝换代。

他要想保住九千岁的地位,在新朝之中一样呼风唤雨,就必须做出一份业绩。正所谓死道友不死贫道,几位国公爷,咱家对不起你们了!

“阁老,你说了三点,咱家该从哪里下手?”

魏广微思索一下,急忙说道:“启禀九千岁,此事第一不能出乱子,一旦乱起来,影响了圣上养病,就因小失大。第二必须要快,迅雷不及掩耳,一举拿下,不能给勋贵反扑的机会。第三,还要证据确凿,一击必杀,无论是朝臣,还是安东王,谁都说不出什么。”

“嗯,有理,不愧是宰辅之才,咱家佩服。”

“呵呵,九千岁客气了,空饷和袭官乃是多年的痼疾,大过年的想要清查,必定拔出萝卜带出泥,而且一旦推诿扯皮起来,没头没尾,必定惊动圣驾。因此最好下手的就是军需,从作坊和仓库下手,产了多少东西,库里有多少存货,一目了然。正好这边还有众多账房先生,只要让他们算一下,不愁抓不到勋贵的把柄。”

魏广微没有往下说,可是老魏也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