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旷错愕回首,居然是从中军传来的。
鸣钲,就是退兵!为什么?眼看已经攻上城头,为什么要退兵?
这时几个民壮合力扛着一根滚木,怒吼冲来,嘭地一下,生生将吕旷撞飞坠城。
第288章 杯具
灌亭以北,一片不高但陡峭的海岬,如长蛇般蜿蜒入海,山下原本有郁郁葱葱的森林,但闹了十几年的黄巾,早被砍伐殆尽,举目所见,及腰的杂草灌木,仿佛绵延到天际。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这一带原本住有不少渔民,但自从袁军将大营扎于灌亭,划定周围三十里为警戒线之后,渔民们都被迫迁移了此地。
袁谭利用渔民留下的石屋,沿海设置了三个警戒点。虽然他并不认为真有敌人会从海上进攻,但一个合格的将帅,就必须做到有备无患,袁谭至少还算是合格的。
按照袁谭的规定,这三个警戒点相当于三班倒,每个点值守四个时辰,每两个时辰须派人登上海岬了望。
刚开始执行得挺好,不过一个月下来,除了扰人清梦的海潮声,以及不时落在晾晒衣物的鸟粪之外,啥动静都没有,就难免倦怠了。
袁谭率主力渡过溉水,围攻都昌,留守灌亭大营的,就是他的内弟文达。
这个文达是袁谭正妻文氏之弟,先前不过是邺县一小吏,袁谭出任青州剌史后,一路越级提拔,短短两年,就从帐下督、假司马、别部司马,一路高升,直到成为刺史八从事之一的武猛从事。在内为从事,战时为都尉,也就是武猛都尉。
袁谭这位小舅子名号虽猛,但其人纤弱,不通军事,战场是上不了的,管管后勤还行。所以袁谭出征之后,就将大本营及两千兵马(多为辅兵)交由文都尉看守。
留守之将,能力不重要,可靠最重要,这是袁谭,也是这个时代的主流价值观。
嗯,如果没事,固然是好,一旦有事,光有忠心而无能力,那后果就不是一般的糟糕了。
便如此刻,袁谭最初规定的十二时辰皆有警戒,两个时辰登高了望,并有大营不定期派出巡将督察。但自袁谭出征后,什么巡将督察从没出现过,人都是有倦怠之心的,没有督促,这三班警戒与登高了望自然就流于形式了。
这一日,天气晴好,海风送爽,距海边最近的一个警戒点里,传出一个破锣嗓:“该死的贼老天,连下三日雨,衣物都快发霉了,总算今日放晴……小六,把大伙的衣物全拿出去晾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