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陈绍心中,总有一种挥不去的阴霾。希特勒这阵子很是反常,当初发给他的那封电报被留下了,并没有销毁。这在以前是从未发生过的,从这件事的性质上看,希特勒已经开始在警惕中华了。这点陈绍已经意识到了,在卖武器给盟军的时候,他就已经有这个心里准备了。但为了中华以后的大战略方针,有些事情是无法避免的。他有自信,只要后面两步能够走好,那中华就是面对全世界也不是丝毫没有胜算。

这场举世大海战给全世界的震动无疑的是巨大的,完全可以被称为人类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的大海战。参战双方共计四百多艘舰艇,其中主力舰达到了五十艘,这还不算那些巡洋舰和航母。这场海战也持续了整整一天多的时间,北大西洋上空的浓烟至今还未散去,海上的残骸还依然漂浮着。

战后,双方的海军主力舰十不存一,特别是盟军方面,整整四十艘战列舰,只剩下三艘伤痕累累的超无谓,航母全部完蛋。而德国方面,两艘航母完了,四艘昆仑山级也完蛋了,五艘俾斯麦只剩下一艘,也一样是残破不堪。那些幸存下来的舰艇,基本上都是满身伤口,大部分都丧失了战斗力。

在舰员方面,双方也是死伤惨重。那些落水的水兵罕罕有几个被救起来而已,其他的水兵都被波涛卷走。盟军方面,死伤了近八万海军官兵,而德国方面,也死伤了近三万人。

此刻的欧洲,只有意大利海军丝毫未损,德国和同盟国的海军,短时间内,并没有战斗力。受伤的舰艇需要维修,士兵也需要救治。欧洲的海军实力出现了严重的空白。

这场海战的结局,双方都发表了自己胜利的宣言。德国胜利了,把盟军海军打残了,用八艘战列舰去换取盟军的三十几艘主力舰。而盟军也胜利了,把德国庞大的舰队也打残了,干掉了德国两艘三万吨级的航母,也干掉了德国八艘超级战列舰,排水量都在五万吨以上。

这只是表明上,内心中,哪一方的心里不是在滴血。百年海军,建设这些海军,德国花了二十几年的时间,付出了极大的代价。而盟军也是一样,建设这些海军,从无谓舰开始之初就开始了,存了三十多年的海军,一夕之间,全部葬送。如何不让他们心疼。

不过表面上,盟军还是占据了一点优势,还有三艘超无谓,只要修理一下,便可以继续使用,而德国只有一艘。盟军的海军实力,算起来还是占据了很大的优势。但是,当所有人得知海战的经过之后,都对德国的俾斯麦刮目相看,这场海战中,每一艘德国主力舰基本上都是一挑二,甚至是一挑三。

丘吉尔还感慨了一句:“战列舰防御的巅峰之作。”

第三百八十章 中华舰队抵达伦敦

大西洋的11月,寒风凛冽,这正是一年之中寒暑交替后的季节。初生的太阳刚刚露出笑脸,就驱散了晨间的浓雾,使得沐浴在阳光中的地中海更加恬静、美丽。

英伦三岛英吉利海峡以南60海里处,一支悬挂着中华海军军旗的舰队打破了周围的宁静,向北驶去。在船只过后,海面上留下了几十条又粗又大的雪白航迹。

此时,陈策正站名将级战列舰卫青号的船头,用着望远镜凝视着晨曦中的大西洋。

晨雾已经完全散去,海面上的一切都看得清清楚楚。正在破浪前进的舰队群在汽笛声中,排成了三路纵队,缓慢航行着,负责引导并兼任警戒任务的是一艘防空巡洋舰和三艘反潜驱逐舰,在舰队的两侧还分别有一艘昆仑山级战列舰在慢慢行驶。

值得一提的是,中华海军并没有全部放弃战列舰,但对战列舰的要求很高。实际上,当今世界各国都无一例外地卷入大规模的军备竞赛之时,中华军方高层就意识到了一种危机:航空母舰的攻击力度再强,它也只能在视距之外进行战斗,一旦被敌近身,凭借现有的航母护卫舰只将很难有效的防护。也就是说航母编队还存在有一定的缺陷与防御盲区,虽然他们都配备有较为先进的舰载电子设备,可以提前预警,但一些不特定的自然因素还是足以影响那些设备的正常运作。因此,军方内部还专门围绕“建与不建战列舰”的主题进行了长时间的争论。

最后还是陈绍拍板,再造两艘速度更快的昆仑山级战列舰和名将级进行高低搭配。而名将级就锁定在四艘,基本上不会再继续建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