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0页

见袁娘子说完话,方应石立即振臂高喊道:“吾等力有不及,不能铲锄奸邪,难道这许多人在此,还不能护得小娘子周全么!左右公馆距离也不甚远,有何难哉!”

登时呼应者如云,最后聚齐了一二百人,围着袁娘子向钦差公馆而去。

这支队伍在路上招摇过市,所经过之地正是阊门内繁华地方,又是引发了新一轮的各种围观旁观,事情也渐渐地传播开来。

最后这支队伍平平安安地、稳稳妥妥地抵达了公馆大门外,袁娘子从人群包围中走了出来,对着众人福了一福,涕如雨下地答谢道:“众位义士恩德,奴家没齿难忘,实在无以为报。”

众人像是完成了一件了不得的大任务,得了大美人的感谢,也就心满意足地散去了。回到邻里坊间,少不得也得吹嘘几句。

却说在府衙中,李知府翻看了几眼状文,果然是方钦差亲笔写来的,还盖上了钦差关防印信……弄得状文不像状文,驾贴不像驾贴。

对此李知府点评道,这方大钦差的日子看来过于闲极无聊了,不然怎会闲着没事拿关防乱盖?

还是说,方大钦差想拿住这件事情,逼着他李廷美去与王太监对抗?只能说,这也太幼稚了!

无论先前有限度的与方钦差对抗也好,后来夹在钦差太监与钦差大臣之间也好,最后决定倒向钦差太监也好,李知府一直遵循着一个原则,那就是尽力让自己避免正面直接对抗,既是出于小心谨慎心思,也是因为心理阴影而不敢。

所以他总是小心翼翼地挑动王敬与方应物两人对抗,然后在夹缝里生存。除非个别迫不得已时候,避免直接站到一线出头。

比如,方应物占山为王聚拢一批人在公馆街,府衙绝对不派衙役去清场,王千户想要动手,府衙也绝不派人跟着去。

又比如,王千户逼着府衙收回公馆,赶方应物走人,他这知府虽然不敢拒绝,但在过程中竭力突出王太监,将方应物的怒火向王太监这边引导。

多年来的经验告诉李知府,唯有如此才是高压之下的生存之道。方应物想强压自己与钦差太监对抗,这心思手段也未免太幼稚了些!

随后李知府将状子丢给了府衙刑房,很随意地吩咐道:“按程序办理!”

袁娘子在府衙和街道上闹出来的动静,自然会被采办太监爪牙得知,如此沸沸扬扬的消息,想不知道都难,根本瞒不住人。

这日傍晚,王敬正在用晚膳,王臣则坐在边上陪着吃。父子两人边吃边说闲话,王臣建言道:“今早抓了那袁凤萧,关在密室一天没有过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