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页

“拿破仑是对的。”恩格斯端起咖啡抿了一口,他发现自己的采访已经跑了题,不过他还是很乐意同朱济世讨论中国问题,还打算回去写一篇关于中国问题研究的文章。

“我不认为清国会被唤醒。”朱济世摇了摇头,他说的是历史,不过恩格斯却不大相信。

“为什么呢?”恩格斯笑着对朱济世道:“清国是一个泱泱大国,拥有四万万人口,比整个欧洲还要多,由一个皇帝统治……杰森,你知道那是一股多么强大的力量吗?这头雄狮甚至不需要完全苏醒,只需要醒那么一丁点就足够把欧洲人的势力限制在东亚以外的地方了。”

“怎么可能?”朱济世讶异地看着恩格斯。

“这是显而易见的!”恩格斯加重了语气,说道:“清国皇帝和他的大臣们肯定已经从中英贸易战争中意思到了自己国家的落后,随后他们就会开始改革。”

“不会有彻底的改革。”

“不需要很彻底。”恩格斯说:“只需要做到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埃及、马拉特王国、迈索尔王国还有锡克帝国的程度就可以了。”

“马拉特王国?迈索尔王国?锡克帝国?”朱济世问:“它们在哪儿?”

“印度,它们在印度。”恩格斯介绍说:“清国的人口、土地和财富要远远超过奥斯曼帝国,更别说埃及和那几个印度土邦了。所以清国皇帝只要采取和奥斯曼帝国塞利姆三世差不多的改革就可以了,向欧洲各国派出使节……或许这些使节已经在路上了,从欧洲雇佣工匠、退役军官和知识分子去帮助清国建立工厂、军事学校和现代大学,同时仿效欧洲军制,组建忠于皇帝的新式常备军。当然,如果清国国内存在足够和皇帝对抗的大封建主和类似于土耳其近卫军这位的世袭特权军队,改革的难度或许会大一些。”

“这样就可以了?”朱济世将信将疑地看着恩格斯。“这样的改革根本没有触动清国的封建体制的根本,怎么可能建立起足够抵抗欧洲殖民者的新式军队呢?”

“世界上没有一下子就触动根本的改革,”恩格斯笑着对朱济世说:“改革不是革命,清国只需要一场小小的,渐进式的改革就足够了。这个国家距离西欧太远了,没有哪个欧洲列强有能力向远东派出足够强大的远征军。所以他们只需要有两三千名忠于皇帝的贵族青年接受过欧式的军事教育,就足以支撑起一支人数超过10万的欧洲式陆军,这样就足够在远东称雄了。我想这对清国皇帝和他的朝廷来说,没有一点坏处,他们不可能不进行这样的改革,除非他们都是不折不扣的傻瓜和笨蛋。”

第33章 引路人

月过中天,四周一片寂静。

来到这个时代之后,朱济世最不习惯的就是失去了国家和民族的归属感。在以往的时空里他很清楚自己的祖国是中国,可是在这里他却成了一个没有祖国的人。大清帝国不是他的祖国,如果他到了大清帝国的土地上肯定会被抓起来砍头的,这个占据了中国所在的那片土地的国家和自己是敌非友。朱济世有些无奈地想着。他把头枕在手上,眼中毫无睡意。

恩格斯白天和他讲的那些话,现在还时时刻刻在他耳边萦绕。大清帝国或者是这个时代的中国并不是那么不可救药。

拿破仑的观点、恩格斯的观点,还有这些日子自己在英国的所见所闻,似乎都证明了这样的判断:只要认真的进行一些必要的改革,中国是可以轻松抵御来自西方的侵略,并且顺利走上近代化道路,从而避免今后一百多年的苦难和屈辱历史的,而且这种改革的阻力似乎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