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6页

谭泰是正黄旗出身,绝对的拥护皇太极做出来的决定,不管是不是能够理解,以前在军队之中厮杀,不需要考虑那么多的事情,但从事情报网络事宜之后,情况不一样了,很多的事情,需要详细的考虑,需要弄清楚来龙去脉,这样也便于做出来准确的判断,而且皇太极也是这样的要求的。

好几次,谭泰都给皇太极提出来建议了,建议贾吉涵主持情报网络的事宜,自己回到正黄旗去厮杀,但皇太极没有同意这个建议,之后谭泰也明白了,情报网络对大清国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必须由满人来主持,汉人是不行的,就算是贾吉涵进入到朝廷去做其他的事情,譬如说做汉人的吏部尚书,都是可以的,但不能够主持情报网络的事宜。

也正是从这个考虑出发,谭泰开始慢慢钻研情报之中的奥妙,可惜这样的学习,一时半会是见不到很明显的效果的。

第一千二百七十四章 奥妙

渠清泽和苏俊绝没有睡大觉。

沈阳的黄在胜,经过了这么多年的努力,已经建立起来一套严密的情报网络,后金的很多情报,都是通过黄在胜这里送过来的,尽管说渠清泽和苏俊的事情很多,但他们的大部分精力,还是放在情报方面的,加之两人都认为,剿灭后金鞑子是不用质疑的事情,不管是什么样的情况之下,皇上都是不会忘记这样的大事情的。

可两人也有不明白的地方,不管是从江宁营的实力,还是朝廷的承受力来说,直接开始对后金鞑子的征伐,不是很过分的事情,更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应该说剿灭后金鞑子是预料之中的事情了,但他们就是没有等到皇上发布命令。

不仅仅是渠清泽与苏俊着急,包括朱审烜、杨嗣昌、范景文、洪承畴和张溥等人,都是非常着急的,他们甚至直接上过奏折,要求朝廷开始对后金鞑子的征伐,毕竟大晋朝廷的京城在北平,这里距离辽东不是很远,让后金鞑子盘踞在辽东,对朝廷也是存在威胁的,何况后金鞑子还控制着绝大部分的草原,按照皇上的意思,这些地方全部都是大晋朝廷所统领的地方,必须要在朝廷的控制之下。

马上就是秋收季节了,秋高气爽,正是最适宜于征伐的时候,何况秋收之后,粮食充足,征伐后金鞑子就显得顺理成章 了。

得益于老天的保佑,更得益于皇上的圣明和睿智,大晋二年的气候一直都不错,很少有地方遭遇到重大的自然灾害,尽管说黑死病曾经造成了巨大的威胁,但波及的地方不是很大。加之控制的很是严格,扼杀住了蔓延的苗头,损失也不是过于的惨重,加之黑死病蔓延的地方,以前基本都是大明朝廷控制的地方,相对来说形成的影响要小一些的。

气候不错。加上各级的官府在春耕的时候,倾注了极大的精力去管理和服务,故而谁都能够想到,大晋二年一定是一个大丰年。

有了粮食,老百姓不会饿肚子了,天下肯定是稳定了,民以食为天。

如此的情况之下,秋收之后,展开对后金鞑子的攻击。更是不容置疑的事情。

可朱审烜等人感觉到了,皇上似乎没有这个意思,要说辽东正在大规模的裁撤边军,目前主要考虑的是被裁撤的军士的安置问题,朝廷彻底废除了军户制度,今后完全实施招募的举措,军官相对固定,而且军官和军士的俸禄也完全不一样了。应该说辽东裁撤边军,对于征伐后金鞑子不会产生多大的影响。

众人也是清楚的。皇上是肯定要剿灭后金鞑子的,具体什么时候动手,那是皇上考虑的事情,代管兵部的杨嗣昌认为,向皇上提出来建议,就是自身的职责。否则兵部岂不是不需要存在了,故而他单独想皇上递交了奏折,建议秋收之后,对后金鞑子展开全面的攻击。

苏天成已经收到好多的奏折了,建议对后金鞑子展开最后的征缴。不彻底的剿灭后金鞑子不收兵,甚至有朝中官员表态了,若是朝廷一时间无力承担军饷和粮草,请愿捐出来俸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