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8页

奏折很快写好和补充好了,朱由菘犹豫是不是给秦三德看看,这里面都是实话实说的,没有掩盖矛盾,没有回避问题,这里面的主要矛盾也是秦三德承担的,朱由菘有着一部分的责任。

犹豫再三之后,朱由菘也做出来了一个自私的决定,奏折不给秦三德看,直接上奏朝廷,这么长时间过去了,秦三德一直都是称病不出,什么事情都不做,到了如此关键的时刻,也是需要承担前期失败的主要责任了。

从目前南直隶的稳定来说,朱由菘自我感觉不错,尽管局势很是紧张,可他几乎每天都要出面,布置大大小小的事宜,都是亲自参加的,这种频繁出面的方式,其实是告诉南直隶的诸多官吏,南直隶暂时不会出现什么大事情,所以诸多的官吏,也还能够勉强稳定。

至于说是不是能够继续稳住南直隶,能不能守住南京城,朱由菘也没有十足的把握,可他觉得,南京城可是大明王朝的陪都,守住这里问题不是很大,再说了,厮杀开始之后,朝廷也一定会派出大量的援兵,前来增援,或者是对苏天成展开进攻的。

第一千一百七十六章 内讧的代价(2)

接到了朱由菘的奏折之后,朱由检已经不仅仅是愤怒,伴随的还有惊恐的情绪了。他怎么都想不到,这么短的时间之内,苏天成居然能够拿下浙江和福建,而且在进攻南直隶的战斗之中,如此的骁勇,近二十万明军被剿灭了,如今的情况是,驻守南直隶的大军人数明显不够,更加可怕的是,左良玉和黄得功麾下的大军覆灭了,南方的防卫也是完全空虚的,等到苏天成拿下了南直隶之后,也就等于是拿下了整个的南方了。

追究责任是一个方面,更加主要的事情,关键是要守住南京,而且要控制苏天成的行进步伐,失去了南直隶,就意味着失去了南方,不能够让苏天成轻易就统领了整个的南方,那对于朝廷来说是有着致命打击的。

登基之后,为了能够延续大明王朝的统治,朱由检不知道受了多少的苦,这种苦主要还是体现在内心的,好不容易看见希望了,却因为苏天成的崛起,因为苏天成威胁到了皇权,从而导致了如今的局面。

朱由检没有完全的绝望,他还有足够依赖的军队,那就是大同边军和辽东边军,史可法与王道直两人调往辽东和大同之后,按照他的密旨,扩充了军队,安宁堡和靖边的互市,基本上由大同总督王道直直接控制,目的就是解决军饷和粮草的事宜,至于说辽东,有了辽饷的支持,加之朝廷的境况好了很多,也是能够大规模的扩充军队的。

自从苏天成起兵造反,不到一年的时间,辽东边军扩充到了接近三十万人,和以前的规模差不多了。大同边军也扩充到了十五万人,这几十万的大军,就是朱由检强有力的依靠,至于说军队的战斗力,朱由检还想不到那么远。

接到了奏报,接下来就是如何处置的事宜了。从重处置是必然的,只是这责任如何的划分的事宜,令朱由检犹豫了。

王承恩是第一个能够发表意见的人,也是朱由检最为信任的太监。

“皇上,奴婢以为,南直隶的战斗,到了如此的程度,秦三德是必须要承担主要责任的,奴婢曾经举荐秦三德。奴婢也是有责任的……”

王承恩一味的责备秦三德,而且没有丝毫袒护的意思,甚至连自身的责任都说到了,这是朱由检没有想到的,看了好几遍的奏折,他一直都是有些疑惑的,为什么绝大部分的责任,都推到了秦三德的身上。就算是秦三德的部署有些问题,可前期秦三德果断处置了左良玉。稳定了二十万大军,若不是秦三德做出来这个动作,说不定南直隶早就出现了内讧,一旦左良玉投靠了苏天成,只怕苏天成不需要动手,就能够占领南直隶了。

“朕可不想听这些。朕一直都是有着疑惑的,秦三德曾经是江宁营的监军,不管如何说,都是熟悉战场上诸多事宜的,倒是朱由菘。什么都不熟悉,难不成是就不愿意学习请教吗……”

长期在朱由检的身边,王承恩早就明白该怎么说了,若是直接保秦三德,那肯定是行不通的,皇上要展现自身的英明,自然会分析诸多的情况,越是这个时候,你越是将责任推到一个人的身上,皇上反而会疑心,在这个过程之中,皇上的心思慢慢就出现改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