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对军队再次进行整编,克虏军和忠勇军合并扩编改称中兴军,以赵勇为帅,赵耻为副帅,仍设五将,每将增编为六个旅,增加一个直属炮兵旅和特战作战营,加上辎重旅、斥候营、工兵旅、亲卫营等直属队,每将编制二万人。
相应王爷的近卫旅也扩编为近卫师,编制为八千人,辖两个警卫旅,一个特战大队、一个内卫大队和一个辎重大队,以赵忠为帅,负责西京王城的安全和警卫工作,随扈王爷出行。
中兴军作为国防力量的主要力量,担负起保卫国家,抵抗侵略,开疆拓土的职责。而对于西京所辖各州组建州军,负责守护本州镇压反叛。在边境地区,由各部族轮流遣兵轮戊,同时征集无地的汉民到边地开荒屯垦,建立牧场,巩固边防。
这样下来整个西京总计有兵十五万,而西京最盛的时期人口有一百六十万人,经过多年的战乱,人口锐减到了一百万,以一百万人要养活十五万人的军队可谓亚历山大,但是西京四战之地,又不得不如此。
赵柽当上这个大管家,各种事情千头万绪,每天也是愁得睡不着觉,更让他心疼的是眼看着自己的小金库一天天的空了下去,这可是他多年的积累啊,现在都贡献给了西京……
……
顺风顺水的事谁都会干,可逆流而起并成就一番事业的人才真值得佩服。转眼一年又过去了,到了大宋靖康四年,赵柽在西京励精图治,整军练兵,积蓄力量,时刻警惕女真人的野心。
被赵柽一番折腾,延缓了大宋的灭亡,磕磕绊绊的又苟延残喘地活到了今天。赵桓也想干一番事业,他下诏免除十七项弊政,以减轻民间疾苦,试图重振大宋昔日雄风。可朝中虽然经历了赵桓的一番清洗,可这些人在一代人的影响下,也没落了,可谓是以不肖易不肖,坏人接坏人的班。耿南仲一班小人操纵朝政,纯用小人,国家想要好也得费点劲儿。
对于战争赵桓是一直忐忑不安的看着女真人,他担心金军再次南下,可是他从心底中是不想打。而朝中主战主和两派还是斗得不可开交,主张和的,理由是金惹不起,和平相处多好啊,把有限的军力用于防守,可保太平。主战的是想一洗金军兵临城下之辱,收复被金军又抢回去的燕京。
一个没落的时代,必定会有一种迟暮的思潮勉为精神支柱,这种思潮必定具备相当的功利性。现在主和还是朝中主流,因为皇上不想打,而在封建王朝,只有皇帝一个人说了算,你不取悦皇帝,你不让皇帝高兴,皇帝怎么能给你机会?你怎么能施展自己的抱负?皇帝也是人,是人就要犯错误,你老批评他,他也不高兴,他不高兴就不理你,你再有能耐,顶个屁用?所以大家都哄着皇上高兴。
其实不管是战还是和,都是为了保卫大宋的江山,只是,战也好,和也罢,背后都是需要实力的,这恰恰是大宋朝最弱的地方。宋兵多年积弊并不能够克服,战斗力也不能迅速提高,终败于金兵。尽管在签订城下之盟以后,再下决心抵抗,但因积弊之深不能立即克服,战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但事情不是都以你赵桓的意志为转移的,在大宋大家可以顺着你说,陪着你玩儿,女真人却不管他那一套。刚收了夏税就急急忙忙的给金国送去了,可女真人就遣使来问罪,质问他们为啥把些夹杂了谷糠的粮食、成色不好的银子、还有偷工减料的薄绢当贡品送来了,难道是还想打吗……
第六十九章 选择战争
靖康二年的金上京地区的奴隶起义经过两年的动乱才逐渐平息下来,但是对完颜家族的震动却还余韵未消。他们几乎倾尽举国兵力进行了残酷的镇压,可是余孽在阿疏的率领下退入里眉五国部的旧地,依托老爷岭和他们对抗。
混同江流域与漠南地区,这是金朝龙兴之地,包括女真各部落的住地,还有契丹、奚、渤海以及五国部、吉里迷、兀的改等各族。而那里山林茂盛,地形复杂,还生活着散居的女真人,一直没有归附。过去这些部落并未形成像完颜部、五国部等的联盟集团,所以对金国的难以形成威胁,只是任其自生自灭。
但是随着阿疏率领数万的逃人进入,那里被他迅速的统一起来,全部归于新崛起的五国部,据说已经形成了个十万人左右的大部落,他们中既有复叛的蒲聂部、抹捻部、纥石烈部、石鲁部、陶得里部,也有过去依附的契丹人、奚人、渤海人,但是大部分是虏获内迁的汉族人,而现在还有逃奴不断的从各处涌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