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头上的残砖碎瓦、余焰未熄的大木、甚至是死去同伴的尸体此时都变成了阻挡宋军前进的武器,一股脑的被从城上扔了下来,而滚滚的浓烟更让他们害怕,谁也看不清有多少人隐身其中,守城的军将只能不断的向城头增兵,却被横扫过来的子弹一批批打死在城头,但夏军还是面对呼啸而落的炮弹和飞蝗般的弹雨不屈不挠的上城……
“举梯!”突击队趁炮火转移的机会迅速突到城下,城角要比那边安静点,夏军大都被城门那边声势浩大的攻城车吸引过去了,在滚滚浓烟的遮盖中,两架云梯被立了起来,四个人抱住梯脚稳住云梯。
“大宝上!”吴涛一挥手喊道。
“突击组跟紧我!”大宝一手拎着短枪,一手扶梯向上攀去,他身后依此是他带领的四个组员。
“我先上!”不等二组上梯,韩世忠冲了出来,抽刀在手已然抢先跃上了云梯,吴涛无奈的摇摇头,命令第二攻击组跟上。
俗话说得好‘脸皮比城墙拐弯还厚’,城墙拐弯指的就是城墙角,也是两条城墙的交会处。正因为这地方厚度大,又远离城门,所以破城、攻城都会远离这个地方,它还是两面城墙守军的分界点,容易引起忽视,也就是防守最为薄弱的地方。而对攻方来说,却是宝地,不但有两面现成的城墙作为依靠,防止腹背受敌,而且易于建立支撑点,向两个方向发展。
隆隆的炮声和机枪的扫射声仿佛唱大戏似的将夏军的注意力都吸引到了那边,却没人注意这边有人‘爬’墙角,大宝和韩世忠两个人仿佛较劲似的争先登城。可能韩世忠练过轻功,要不怎么能一个人徒手爬城,斩杀夏兵呢,大宝虽尽了全力,还是让他先一步翻过了垛口,跃上了城墙。
这城角上夏兵猛然看到两个人从烟雾中钻出,都被吓了一跳,也不管是人是鬼,刀枪剑戟一起往上招呼。大宝对着冲到自己身边的一个夏军就开了一枪,将他撂翻,接着又开枪将两个威胁最大的夏军打倒,这才有功夫去看先自己上城的韩世忠,只见韩世忠虽然手里没枪,但是手里的刀却没闲着,左砍右劈,刀下早多了几个无头鬼,他面前的夏军竟没有一合之将,五六个人竟被他一个人逼的直往后退。
“韩将军,不要穷追,巩固城头要紧……”大宝开枪将两个夏军弓箭手打倒,挥刀冲过去,将听到警讯刚刚聚拢过来的夏军弓手杀散,又命人发信号告知突击队已经上了城,转脸看到韩世忠杀的兴起,竟追着几个夏军要下城,他赶紧提醒道。
“好,待我斩了这几个就回!”韩世忠此刻亢奋异常,也不得不让人佩服他的战斗力强悍,将几个夏军逼到女墙边上,挨个把他们砍死。
这时跟在他们身后的突击队员也陆续上城,一部人马上加入战团,守住城头,另一部分人到达城头后迅速吊下绳索,以增加攀登点,接应更多的人上城。夏军守将得知宋军从城角上城大吃一惊,失去城墙的护卫,灵州城将无险可守,也料到此时上城的宋军人数不会多,必须趁他们立足未稳将其反击下去,因此立刻调集城上城下的军士向这边扑过来。
“结阵作战,挡住夏军,守住立脚点,掩护兄弟们上城!”大宝几个人奋力杀散城头的守军,大气还没喘一口,就见大约一百多增援的夏军向他们扑过来,他急忙招呼上城的十几个人聚拢过来,结阵抗敌。
在现实中,一个人的武功再高,也很难徒手打赢几百个人的围攻,那些所谓“有万夫不当之勇”,往往只是一种神话,从各处涌来的夏军已经将突击队围住,现在也就是仗着城墙狭窄,敌人无法一拥而上,否则即使他们有支冲锋枪也得被人踩死,这时的韩世忠也被夏军围住,左招右架没了刚才的便宜,只是凭着悍勇与夏军周旋,身上也已经挂了彩。
忠勇军自组建之日,赵柽就讲究个协同作战,往大里说,是与友军配合、各种武器和兵种之间的协同,往小里也可以指班组之间的配合作战。这是一种非常有威力的作战方式,它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各种武器和兵种的优势,把各种资源实现最优化配置。
提到这种协同作战法,不能不提戚继光对日本的辉煌战绩:有时杀敌上千人,自己却损失极少,甚至是零伤亡。这样辉煌的战果,与他的建立的“阵”即‘协同作战小组’,是分不开的。在一个作战小组里,有弓箭手,长枪手,短枪手,盾牌手等组成,这样的配置当然很好理解:对于不同距离的敌人,都能形成有效的杀伤。
更绝的是这里面的规定:比如在同一个小组中,短枪手有保护弓箭手的职责,如果弓箭手在交战中被敌方杀死,对不起,这个小组里被指定保护弓箭手的短枪手,也会被在战后砍头一一因为你没尽到你保护的职责。这样在每个作战小组里,都会形成一个互相照应保护的坚强的集体,因为在小组里如果战友被敌方干掉的话,自己也会被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