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爷,小人哪敢奢求恢复官身,再说我对仕途早已心死,只求家人温饱,不露宿街头即可!”这一段时间的遭遇,已经让魏伯初见识了官场的黑暗与残酷,心思也淡然了。

“好吧,既然魏大人如此,就现在本王幕府中任个主管钱粮的主簿吧,不知肯屈就否?”赵柽说道,幕僚在宋朝地位不高,相当于私人助理,国家是不负责工资福利的,一切费用皆由幕主负担。

“谢王爷收留,小人叩见王爷!”魏伯初这一拜,表示他同意了,算是两人的雇佣关系成立,从此他就是赵柽的私人秘书了。

“见喜,你先支给魏大人二百贯钱安家费,让他先安置好家人!”赵柽吩咐见喜道,“魏大人你安顿好家人后,先到太原经略司,我随后会写信知会何参议,他自会安排妥帖。”

“王爷大恩,属下铭记在心,绝不会辜负王爷今日活命之恩!”魏伯初再次施礼。

大军开拔在即,赵柽安排了人护送魏伯初离开,随后升帐点卯,点炮出兵,现在击溃了萧合达所部,前途西夏再无可战之兵,大军再无后顾之忧,浩浩荡荡杀向夏州城。赵柽今天没有骑马,却坐进了很长时间未用的马车里,他四仰八叉的躺在车厢中,见喜给他揉着脑袋。这些日子用脑过度,他头疼的紧,众人对他明知魏伯初不是什么好人,却收留他困惑不解,而他却不解释,只说留着有用。

赵柽躺在那里,可脑子还是静不下来,要考虑的事情太多了,现在军事上的胜利并不能表明已经取得彻底的胜利,战后的许多事情还需要他这个经略安抚使考虑,而稳定人心,发展经济是最为紧迫的,可一切都需要钱和粮。

这次出兵虽然占地甚广,但是多为不毛之地,适于耕种放牧的地方仅局限于河套地区,那里虽号称粮仓,但是因为黄河泥沙淤积,河渠还是多为汉唐时所修,灌溉能力大幅下降,所产粮食不能自给,这也是西夏不断对宋发动战争的缘由之一。而为了支持对夏作战,河东、陕西两路府库早就枯竭,靠两地支持并不现实,朝中现在准备对辽作战,绝不会像从前那样拿出大量钱粮支持,解决问题还要靠当地。

连年的兵灾已经让这一地区生产受到了严重打击,此次战争更是席卷了河东部分地区和西夏河南大部,粮食减产已成定局,而十数万军队的涌入更会加重这些地区的粮荒,再有两个月西北地区就要进入冬季,许多人将无粮过冬,那么新占领区必然人心不稳,这就需要从内地大量买粮度荒,可钱从何处来,赵柽的眼睛就盯上了――盐。

第一百一十九章 盐

说起盐,自古到今谁也缺不了,天天都要用吃的东西,关于它的新闻就是在现代也是不断,时不时的掀起点风波,而且盐一直受到历朝历代政府的严格管制,可它却不只是民生经济物资,有时甚至还牵涉到了政治军事等层面。宋朝也实施盐的官有专卖,他不但为政府提供了大量的税赋,还在国际关系中扮演者重要角色,足以影响北宋、西夏等邻邦的关系,变成了一件打击对手的利器,而这么说绝非夸大其辞。

以畜牧为业的党项人,其粮食主要以当地天然丰产的池盐与边民交换所得。当初李继迁初叛,宋朝立刻停止进口青白盐,当时宋朝盐禁政策旨在引起西夏的粮食危机,但关陇边民却也因食盐断绝而骚然不安,而游牧部族更因粮食恐慌而相率扰边,反而为李继迁推波助澜。后来,西夏和宋朝订立景德和约,宋朝为了不开放西夏进口青白盐,宁给多给西夏岁赐,并取消让李德明之子入值宋宫宿卫为人质的条件。

西夏盐州所产的青白盐味道好,口感好,而且价格便宜,因此在西部地区颇为畅销,既然合约不准西夏向宋朝贩卖青白盐,但是市场却没有消失,而且这也是西夏一项重要财政收入,换取粮食的主要物资,于是西夏政府便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政策,有时甚至鼓励食盐走私。

夏政府的纵容结果就是合约变成了废纸,大量的青白盐被走私者贩到宋朝境内,严重冲击了宋朝的盐业政策,影响到了国家的收入。后来宋朝政府发现吐蕃人的井盐和西夏的青白盐口味价格相似,就打起了引进吐蕃井盐打击青白盐的想法,于是便发生宋朝出兵吐蕃,强取木征盐井的事情,闹得宋朝和吐蕃反目,吐蕃倒向了西夏的结果。

宋与西夏长期交战,导致沿边地区的粮草军需供应量很大,可那会儿没有现在发达的公路、铁路系统,运输十分困难。朝廷为了减轻西北边粮运输的负担,于是便想方设法鼓励民间商贾协助政府运输粮秣物资至西北边疆。但是商人那是‘无利不起早’的,不是个个都像雷锋,你不给他点好处他怎么会白给你出力!古今一样,现在国家西北大开发,吸引民营资本,可国家不给个优惠政策谁去啊,那时同样国家也得进行政策引导,政府就把脑筋动到了“盐”的头上,于是盐钞法诞生了。

因为盐是民生必需品,绝大部份的人都离不了盐,可在当时盐是由政府全权贩卖,而不开放民营的,所得利益也全归国有。但是宋朝西北边疆地区距离宋朝主要的产盐地都很远,政府在负担西北的军事之余还要兼管贩盐,实在有点忙的顾不过来。既然如此,干脆将贩盐的利润开放让给商人一部分,用以鼓励商人‘顺道’帮政府输送物资到西北前线。